近日,關于國產手機砍單的信息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市傳華為、OPPO、vivo等手機品牌近期紛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訂單縮水約10%以上......電子設計模塊
華OV訂單縮水10%
12月15日,臺灣媒體DIGITIMES報道稱,本被供應鏈業者寄予厚望的華為、OPPO、vivo等手機品牌近期紛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供應鏈業者透露,從近期大陸品牌客戶拉貨狀況觀察,包括華為、OPPO、vivo等訂單縮水約10%以上,使得廠商對于國產手機后續訂單力道產生疑慮,并上緊發條緊盯終端手機買氣及市場風向。
DIGITIMES表示,因2017年底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需求平淡,終端庫存水位拉高,使得近期大陸手機品牌客戶實際拉貨量低于原先釋出的預估量,供應鏈業者庫存管理難度飆高。業者認為華為、OPPO、vivo等下修訂單恐非短期現象,拉貨力道偏弱情形很可能一路延續至2018年第1季,加上第1季向來是產業傳統淡季,大陸手機品牌客戶拉貨情況恐難樂觀。
大陸媒體集微網也于近日指出,OPPO今年逐季向供應鏈下修出貨量,最近市場傳出OPPO本月又向供應鏈下修旗艦機種R11s拉貨量,下修幅度大約三成。
手機報在線也報道稱,近期通過走訪手機終端廠商及供應鏈企業得知,2017年市場十分不樂觀,并從供應鏈處了解到,11月份國內前幾大手機廠商砍單10%~20%,預計12月份砍單比例還將上升到20%~30%。
而今天上午,騰訊證券所發布一份比亞迪研報也指出:“近期我們觀察到國產手機廠商,特別是vivo和OPPO,出現砍單和去庫存情況,第三方數據也顯示四季度國內手機銷售疲軟,從我們覆蓋的國產手機供應鏈的最新數據也印證這一現象的存在。我們預計短期內國產手機將進入一個階段性去庫存,市場預計會在2018 年一季度完成,之后恢復性增長。”
可見,這次砍單風波中形勢最為嚴峻的是OPPO、vivo這對姊妹花。
據IDC數據顯示,OPPO、vivo兩家2016年分別以6.8%、5.3%的市占率位列全球第四、第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同比增長分別為132.9%、103.2%。
經歷2016年的迅速成長后,近期兩家均出現走弱之勢,DIGITIMES指出近期OPPO在零售與實體店面營運動能走弱,遂全力轉往在線銷售產品、攜手亞馬遜與Flipkart等電商業者擴大手機市場銷售,不過OPPO在印度手機市場營收呈現數倍的增長,銷售表現甚至超越本土手機廠Micromax。
至于vivo,DIGITIMES指出其近期對于供應鏈的拉貨動能同樣出現疲軟情況,但vivo近來擴張版圖的動作相當積極,不僅拿下2017年天貓雙十一狂歡晚會獨家冠名贊助權,大舉進行品牌宣傳營銷,全力拉升手機市場戰力,近期在通路多元化及拓展中高階市場亦有所突破,并在海外市場頗有斬獲。
據手機報在線走訪OPPO、vivo兩家企業時,OPPO表示今年與去年相比還將增長10%左右;vivo則表示,其今年的出貨量與去年相比應該差不多,今年海外市場出貨量有所增長。
至于華為方面,DIGITIMES則表示,華為近期在積極搶攻美國市場,通過與當地電信業者合作全力擴大美國市場版圖,但在印度手機市場華為仍處于落后局面,面對小米、OPPO、vivo等競爭對手,華為仍陷入苦戰,預期2018年華為在印度手機市場將增強火力、擴大市占版圖。
蘋果砍掉臺積電A11三成訂單
另觀國際手機龍頭蘋果,情況似乎也不容樂觀。
近日媒體報道稱,市場傳出蘋果iPhone X對其供應鏈廠商由原本的追單變成砍單,消息源透露蘋果近期在大砍在臺積電投片的A11處理器訂單,明年第一季度A11的投片量將比本季少三成。
小米未受沖擊
在這次砍單風波中,似乎未曾出現小米的身影。DIGITIMES指出,2017年小米是少數未受到手機產業壓抑走勢沖擊的手機廠商,今年小米帶動供應鏈業者訂單動能持穩,其它大陸手機廠商拉貨表現不及預期。
前不久,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Gartner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時表示,五大列強中,最春風得意的恐怕還是小米莫屬,第三季銷量增速高達80%,是前五強中表現最亮眼的。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增長主要來自海外市場,印度、拉美和俄羅斯都成了它們新的增長極,其中印度市場功不可沒,業者認為小米2017年第2季已成為印度智能型手機市場二哥、僅落后三星,小米第3季更上一層樓,沖上印度手機市場龍頭地位。
國內市場整體下滑
華為、OPPO、vivo等手機大廠砍單背后反應的似乎是行業整體情況。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7年除2月份同比增長外,其余月份皆相比2016年同期下跌,尤其11月國內手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7%,其中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萬部,同比下降19.2%,占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國外手機品牌出貨量為600.6萬部,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28.6%。換句話說,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整體下滑。
手機概念股集體下跌
受品牌砍單等消息影響,近期手機概念股也出現了集體大跌的現象。
回顧過去幾天手機概念股的下跌情況:自12月份以來,歐菲科技股價就下滑達10%,12月14日歐菲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放量大跌,盤中幾近跌停,收盤仍下跌7.31%;12月12日,舜宇光學科技股價收跌7.39%,比亞迪電子收跌7.69%、瑞聲科技跌3.53%、高偉電子跌4.58%,12月14日以舜宇、瑞聲為首的手機股不改頹勢,繼續下跌,當天舜宇、瑞聲和丘鈦科技的跌幅均在3%以上
自12月份以來,藍思科技、合力泰、超聲電子、歐菲科技、藍思科技、比亞迪、舜宇、丘鈦科技、立訊精密、科森科技、德賽電池等一系列手機概念股的股價都集體下跌,這些廠商都是手機供應鏈上的中堅力量,可是市場對國內智能手機2018年的發展憂慮頗深。
供應鏈業者指出,2017年手機產業走勢為先揚后抑,展望2018年可望呈現先抑后揚的走勢。對于此次砍單風波,有業者認為從銷量上看幾大品牌廠商并沒有下滑,砍單只因之前對市場預期過高而致。市場分析認為,2018年MLCC、高端內存等元器件仍存在缺貨漲價現象,在資源緊缺、行業整體下行的情況下,行業馬太效益加劇,國內手機市場將進入寡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