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LED行業波動較大的一年,整個行業發生了劇烈變化。在經歷了持續的慘淡之后,LED行業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漲價,從上游的LED芯片到封裝到照明燈具,皆出現過去5年來的首度漲價。
“這波漲價除了需求的拉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尤其是銅、鋁等大宗金屬原物料。”在日前于深圳舉辦的“2017首席顧問行情分析會”上,集邦咨詢旗下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指出,這波漲價風潮對于廠商的實質獲利幫助有限,因此多數LED廠商正積極思考轉型策略,加速轉進利基市場。
來自LEDinside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LED市場產值達148億美元,年成長3.4%。儲于超認為,2017年,LED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廠商將加速轉往小間距顯示屏、紅外線及紫外線LED,以及Micro LED等市場以求獲利,預估產值將達154億美元,年成長4%。
LED行業重新洗牌 全球格局生變
近幾年,LED行業競爭激烈,一些廠商已經轉型于其它行業,一些廠商依然在堅守,全球LED行業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
儲于超指出,目前很多LED廠商開始縮編規模,包括三星、LG、 TOYOOA等,這些廠商背光業務比重較高,而當前手機都在往OLED方向轉,使得以背光為主的廠商過的非常艱辛。開始降低在LED行業的比重。另外,一些廠商開始擴大委外代工,如LUMILEDS、CREE、SEOUL等。因為在成本競爭上國際廠商很難敵過國內廠商,因此很多國際大廠開始慢慢把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因此,中國廠商在大量擴充產能,希望取得市場主導地位。儲于超稱,今年LED芯片之所以這么緊缺,是因為中國封裝廠擴產速度太快。一方面是來自小間距顯示屏的驅動,今年整個封裝廠都在擴充照明產能或小間距LED的產能,且擴產速度非???。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補貼轉向,從補貼上游的MOVCD轉移到補貼封裝廠來拉動LED產業,這將使得今年甚至2017年中國整個LED封裝環節擴產非???。“從整個芯片行業產能擴充來看,由于去年整個LED芯片行業虧損嚴重,所以今年大部分芯片廠商對擴充產能持保留態度。不過由于封裝廠今年擴產這么快,芯片業2017年可能會起一波擴產風潮。”儲于超表示,從各家廠商的規劃來講,2017年可能會是這幾年來產能擴充最快的一年。不過,產能擴充還是會集中在少數企業中。目前,整個中國LED市場的競爭格局已定,形成了幾家獨大的局面,不過各家依然通過虛擬垂直整合的方式來擴大自身在LED行業的影響力。儲于超稱,今年木林森產能擴充非常大,與上游LED廠商晶元光電、華燦、歐司朗等都有戰略合作,另外還轉投資開發晶、澳洋順昌。三安光電除了和天電、信達光電緊密合作之外,和其他封裝廠也有緊密的配合。國星光電在封裝產能上,特別是小間距封裝方面也擴充了不少產能,并開始往上游整合芯片的供應鏈,以免被競爭對手甩開。如此大規模的產能擴充,會不會使得LED行業再起一波供過于求的狀況?儲于超表示,整體來看,LED行業已經達到一個成熟階段,行業增長幅度相對有限。不過,這么龐大的擴充和這么快的速度,勢必會對其中一些領域造成沖擊,但不會是全面沖擊。“這些產能的擴充主要集中在少數品項,包括背光、照明、顯示屏領域,所以這幾塊領域的競爭在2017年的價格競爭相對會更激烈,但在汽車照明、不可見光領域,基本上會有比較好的利潤。”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中國LED的封裝產值在全球已經達到22%,已經處于全球第一。在封裝的拉動下,中國的LED芯片的產值占比已經達到46%的高水位。
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成兵家必爭之地
對于細分領域,儲于超認為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由于小間距LED顯示屏帶動了LED使用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吸引許多中國LED封裝廠擴充產能來搶攻這塊市場大餅。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特點是屏的點間距小,單位面積的分辨率高。它可以顯示更高清晰度的圖形圖像和視頻,也可以顯示更多路的視頻和圖像畫面,尤其是在圖像拼接方面的運用,可以做到無縫和任意大面積拼接。目前,在演播大廳、家庭劇院、安防監控中心和一些商用空間已經開始慢慢導入小間距顯示屏。“目前, 2015年小間距顯示屏大概占整個顯示屏行業產值的10%,2016年預計會到16%以上,未來將以年復合增長率25%的速度增長。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廠商想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儲于超說。
據統計,2015年整個顯示屏行業的規模達到了48億美元。從廠商的市占比來看,LED顯示屏行業出現了很多變化,以前,基本被Daktronics、Barco等大廠壟斷,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如洲明、Absen等中國顯示屏品牌開始走向海外,市占越來越大,與國際大廠競爭。另外,為了應對市場競爭,不少中國顯示屏廠商在產品上做了很多差異化,如小間距顯示屏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除了顯示屏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整個顯示屏行業的規格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往P2.5以下用2020做適配,而今年很多封裝廠開始做1010的規格,希望把產品往下再微縮。”儲于超稱,間距的縮小,將使得LED的使用數量起到倍數增長。今年LED顯示屏需求之所以這么旺盛就是間距的微縮帶動的數量增長。“對LED廠商來講,2017年1010將是殺入的標準規格,很多LED廠商會往更小尺寸走。”儲于超預計, 2017年,LED顯示屏的產能可能比2016年同比增長85%。在龐大產能的沖擊下,各家廠商都會在顯示屏產業去做產品差異化,出奇制勝是關鍵。
UV-C LED市場潛力大 機會在全球殺菌市場
“雖然2017年全球LED市場的年成長預估只有4%。但實際上,在不可見光LED領域,如UVC-LED、紅外光LED等應用未來成長相對較高。”儲于超如是說。
目前,UV-LED產業是一個非常小的利基市場,產值也相對較低。不過,LEDinside預計,到2020年,這個產業有機會達到5億美元的規模。“隨著價格下滑,未來UV LED行業應用范圍會開展得越來越快。”從UV LED的各種應用占比來看,目前主要以固化為主,殺菌的應用比重還比較低。“殺菌主要靠UV-C的波段,這一市場有十分龐大的想象空間。”儲于超認為,UV-C LED的市場機會就在于全球殺菌市場,這其中主要包括兩個市場:
一是居家水處理市場。全球居家水處理(RWT)市場值為130億美金,如果100%使用UV-C LED,相當于7500萬顆10mW UV-C LED。現在一顆UV-C LED的價格大概在2-5美金,即便是以1美金來算,市場也有7.5億美金市場規模。整個市場需求一直都在,只是目前UV-C LED規格還沒有達到,沒辦法切入居家水處理市場。
二是家電產品市場。比如掃地機器人等吸塵器應用上也需要殺菌功能,包括冷氣機等。假設UV-C LED應用在家電產品(5%滲透率-22M單位產品)預估需求在1.7億顆10mW UV-C LED。但目前UVC LED的價格太貴,當未來價格下降可以進入消費型家電產品中時,這個市場規模將非常龐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目前的UV-C LED來說,還有很多技術門檻需要克服,尤其是晶片端。儲于超指出,目前UV-C LED外部量子效應只有5%-20%,再加上封裝等,轉換效率不到3%,非常低。“通過光取出效率(LEE)的提升,進而提升外部量子效率,為目前廠商閥值的主要方向。預計晶片端的技術瓶頸將于2017年獲得解決。”他進一步稱,UV-C LED的市場挑戰還包括封裝與模擬測試端。在封裝上,UV-C的波段會破壞膠體的接合,沒辦法用樹脂封裝或硅膠封裝方式做處理。目前,主流的封裝技術是用鍍金陶瓷基板+客制化LED石英玻璃。另外一種方式是用客制化鍍金陶瓷基板與客制化LED石英玻璃,避開封裝接合之處。但這兩種方式的價格都比較貴。但是如果采用傳統LED封裝形式,即陶瓷基板+平面石英玻璃封裝,這樣搭配封裝膠,信賴性又不佳。
總體來看,目前整個UV-C LED是非常新的一個技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紅外線LED在虹膜識別等生物感測領域大有商機
紅外線LED的應用市場非常廣,儲于超認為在可穿戴設備、虹膜識別、安全健康等生物感測領域大有商機。儲于超具體介紹稱,近年來,比較熱的一些特殊應用,包括穿戴式裝置的生物感測元件。“以健康運動功能為主的穿戴式裝置將成為市場發展主流,未來市場潛力朝向居家照護。”他直言,現階段的生物感測元件(bio sensor)大部分都配合著智慧型手表,功能仍停留在量測心跳與脈搏,量測技術需要精確度提升后提升,才能夠開創出新的應用。此外,除了光學感測元件的效能需要提升之外,還需要演算法的改進,甚至整個系統的搭配。至于虹膜識別,自從三星推出的Note 7搭載虹膜識別功能之后,很多手機品牌大廠也有意愿導入虹膜識別功能,以形成手機的差異化賣點。那么,智能手機搭載虹膜辨識會成為主流嗎?
“未來幾年,虹膜識別在高階手機上普及度會越來越高。但是虹膜識別最大的硬傷在于成本,能否成為主流還有待考驗。”儲于超稱,現在手機的價格競爭非常激烈,對虹膜識別手機來說,除了需要搭載紅外光LED之外,還必須搭配一組可以偵測到紅外光的相機鏡頭,這難免會增加成本,未來如何通過技術節省成本非常重要。其次,虹膜識別在某些情況下也會造成不利于辨識的現象,如果未來消費者在辨識不容易使用的情況下,其接受程度也會備受考驗。另外,目前指紋識別的價格已經非常便宜,如果整個支付系統能與虹膜識別或生物感測功能都結合上,那么未來除了高階手機,中低階手機也有可能會搭載生物識別功能,這個市場相當可觀。
Micro LED帶來產業新革命 2017年可望問世
展望2017年,另一重要的事情便是Micro LED產品可望問世。Micro LED有機會取代OLED面板的次世代顯示技術,吸引許多品牌大廠投入研發資源。
雖然現階段Micro LED距離取代現有的TFT-LCD(液晶)及OLED顯示器仍相當遙遠,且市場上也仍有眾多新型顯示器技術在競爭,但部分廠商已計劃推出市場定位不同于LCD或者是OLED面板的Micro LED顯示應用,透過較低的PPI或相對較少的像素數量來加速實現量產。LEDinside預估2017年將會見到Micro LED相關產品陸續問世。Micro LED技術,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指的是在一個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陣列,如LED顯示屏每一個像素可定址、單獨驅動點亮,可看成是戶外LED顯示屏的微縮版,將像素點距離從毫米級降低至微米級。而Micro LED display,則是底層用正常的CMOS集成電路制造工藝制成LED顯示驅動電路,然后再用MOCVD機在集成電路上制作LED陣列,從而實現了微型顯示屏,也就是所說的LED顯示屏的縮小版。
Micro LED 為微型化LED 陣列結構,具有自發光顯示特性,每一點畫素(pixel)都能定址化單獨驅動發光,優點包括高亮度、低功耗、體積較小、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等。相較于同為自發光顯示的OLED 技術,Micro LED 不僅效率較高、壽命較長,材料不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相對穩定,也能避免產生殘影現象,但柔軟度及可撓性則遜于OLED。
“Micro LED技術比較特別的是,液晶屏、OLED等傳統的顯示技術都是從小屏幕做到大屏幕,Micro LED可以從最小的屏幕切入市場,也可以從最大的屏幕切入市場。”儲于超稱, Micro LED的成本如果降下來可以與OLED比拼。
Micro LED顯示器的附加價值在于:結合軟性基板,可以做出可撓的Micro LED顯示器;結合透明基板,可以做出透明的Micro LED顯示器;結合巨量轉移技術除了可以用來轉移微型LED,也可以轉移包括感測器在內的微小電子元件,創造出更多附加價值。儲于超認為,Micro LED是目前完全沒有的一個市場,對整個行業是一個顛覆性的革命。這也是Apple對Micro LED技術這么重視的原因。據儲于超介紹,Micro LED可以用在很多顯示器上,包括穿戴式手表、智能手機、汽車儀表盤、頭戴式裝置、顯示屏、電視等。“不過,這個產品先打入的市場應該是PPI相對較低,像素數量較少的產品,可能是顯示屏、智能手表/手環等,一些廠商把電視也納入了新開發的目標。另外,在一些新興市場,如可見光通信、抬頭顯示器、投影機和AR/VR等領域都可以搭配Micro LED技術。”“初期來講,Micro LED的量不會很大,等到技術成熟,成長速度會非???。”儲于超稱,Micro LED離我們并不遠,很快就會看到一些試樣的產品出來。但是要變成大量,占據LED很多市場,路程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