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指紋識別后,高考又引入了一種更能識別真偽的新技術——指靜脈識別。
3月8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結合各地實際,可采用指紋或指靜脈等措施嚴防替考,頗為引人注意。
目前,廣東、四川、遼寧、河南等多省已采取指紋識別的措施,以確定考生真實;此前,有Q手通過帶上指紋膜套,騙過了驗證機器。據悉,指靜脈識別是一種識別安全性更高的的技術,利用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見的血液走向的結構圖像,作為身份識別的依據。
“指靜脈識別錄入的,是手指內部靜脈血流的紋理圖。”長期研究指靜脈識別的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謝劍斌教授曾在接受《長沙日報》采訪時說到,國防科大研制的靜脈識別技術是利用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見的血液走向的結構圖像,作為身份識別的依據。
“血液藏匿于皮膚內部,不易復制。因此靜脈識別的安全性很高。”謝劍斌解釋,血液是活體才具有的,靜脈識別本質上就是活體識別。“國際公認其特征的唯一性與視網膜相當,在拒真率(相同的結構圖,被算法識別成不相同)小于萬分之一的情況下,識假率(不相同的結構圖,被算法識別成相同)還可以做到小于10萬分之一。”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率先使用指靜脈生物識別技術驗證高考考生信息,將一批“Q手”拒之門外。目前,指靜脈識別已成大熱態勢,謝劍斌對其前景十分看好,國內多家公司、學校、科研機構在投入研究,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