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于AI概念的應用開始在市場上真正落地。從市場產品來看,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應用在汽車上的無人駕駛方案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第二類是圍繞語音類的助手服務;第三類則是圖像識別類產品。除此之外,各大手機廠商也紛紛將AI視為5G商用前手機業最大的技術變革。 高通產品總監劉學徽就表示,目前終端、機器和萬物正在變得更加智能,智能手機正成為最普遍的AI平臺,預計2017-2021年智能手機累積出貨量將超過85億,而人工智能為智能手機提供增強體驗和全新功能。電子設計模塊
4月26日,由手機報在線舉辦的舉行的“聚焦AI,決戰手機之巔”AI手機產業峰會上,包括努比亞總工崔小輝、聯絡互動創新研究院院長楊亞軍、ARM高級市場總監商德明、Himax COO鐘永哲、伊賽亞首席分析師王上瑜、與德通訊副總裁& CTO曾令江、高通產品總監劉學徽、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騰訊云產品總監周棟超、奧比中光副總裁陳摯、都樂精密CTO Brian 、華捷艾米總經理周曉軍以及馭光科技副總經理張元凱均登臺發表自己對于AI產業及生態發展的精彩意見。《國際電子商情》記者也第一時間受邀前往進行了現場報道。
努比亞崔小輝:AI時代,探索未來
努比亞 總工 崔小輝
隨后,努比亞總工崔小輝介紹了人工智能發展史,據其介紹,人工智能從1956年首次提出,到如今的算法經濟時代,算法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軟硬件、算法與具體場景的結合構建了整個AI生態。人工智能也從手機/通信、互聯網/廣告/醫療等多個領域影響著這個時代。在其看來:“企業不應該過多的糾結技術,或者執著于如何超越人工智能,怎樣駕馭AI才是應該重點關注的地方。未來,或許將會等同人的智慧,甚至擁有過人的速度與穩定性以及用戶聚焦的場景等。”
聯絡互動創新研究院院長楊亞軍:VR/AR/AI技術現狀與發展
聯絡互動創新研究院 院長 楊亞軍
聯絡互動創新研究院院長楊亞軍則介紹了目前VR產品形態,包括手機VR Box、VR一體機以及VR頭顯。楊亞軍表示:“在VR行業發展與現狀方面,它在2014年被資本炒成熱點,隨后也出現了多次行業追捧的高潮,但目前還存在缺硬件、缺軟件、缺交互、缺標準的尷尬。未來,具有AI能力的移動AR是發展的方面,VR的顯示方式能讓AI更AI”。此外,其強調:“而手機的便攜式、交互、AI及成熟的應用生態等優勢,又足以使VR變得更加智能,因此,手機能夠解決一些當前VR/AR的發展困境。與此同時,VR/AR也能為AI及手機帶來全新的空間。”
ARM高級市場總監商德明:平臺化賦能,AI生態創新
ARM 高級市場總監 商德明
在ARM高級市場總監商德明看來,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包括語音識別、語義聯想、指紋識別等,未來在智能家居等更多的領域也會帶來多種創新和機遇。其表示:“盡管如此,但其要普及還面臨一些諸如算力、功耗、成本、安全、生態等方面的挑戰。目前全球具有人工智能的產品90%以上是基于ARM的架構,AI不僅僅是一個加速器,而是一個開放的硬件平臺,在軟件方面如何與硬件進行驅動也是關鍵。因此,建設開放式協作創新與共同成長的生態系統對于AI的發展十分必要。”
Himax COO鐘永哲:打造人工智能的靈魂之窗
Himax COO 鐘永哲
對于人工智能,Himax COO鐘永哲也提出了他的看法,其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酷炫的新奇能力”、“是模擬大腦一樣可以處理資訊、分析,并自我學習、自我創造的能力”。他表示:“人工智能就像是古人說的靈魂之窗,強調的也就是低耗能的待機及高效能的圖像掃描。人工智能是一個未來會持續很多年的事情,但是它也并沒有那么容易達成,需要群策群力,整個生態系統一起努力。”隨后,在楊亞軍的主持下,上述嘉賓崔小輝、商德明、鐘永哲以及奧比中光副總裁陳摯就市場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激烈探討。
其中,崔小輝認為,目前在AI手機的初期,界定AI手機的標準還不是很完整。但AI手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將人的想法或思維體現出來,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將人類感知、思考世界的能力在手機上體現出來,將手機和人融為一體。
而商德明則強調,目前用戶關心的是應用,解鎖、人臉識別、分類等,但AI還處在初級階段,將來手機平臺會推出更多的應用,其應用上最大的瓶頸在算力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此外,算法方面需要產業不斷合作,推出更多的應用。
鐘永哲則介紹了Himax關于AI的產品,據悉,Himax目前主要產品是攝像頭、算法、驅動等,基于AI的理解,消費者要更有感覺的產品,因此Himax不會拘泥于某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元器件、方案等都會涉及。
陳摯也表示:“AI是伴隨著我們的生活不斷演進的,而且今后聯系會日益緊密,相比雙攝或者全面屏都是硬件方面,但是AI屬于從算法層面、從元器件的配合的層面來改變手機,與全面屏和雙攝屬于不同性質,它是屬于更深層的手機創新,因此熱多久不好預測,但最終會成為標配。”
伊賽亞首席分析師王上瑜:AI手機產業鏈革命
伊賽亞 首席分析師 王上瑜
在結束了上午激情四射且十分豐富的演講和討論以后,下午峰會觀眾的期待中如期進行,據伊賽亞首席分析師王上瑜表示:“未來幾年,前置3D感測滲透率將會大幅提升,ToF由于具有低成本等優勢,2年內將在安卓市場顯著成長。預計蘋果2019年會在后置鏡頭上放置3D攝像頭,安卓系統也會順勢進入后置鏡頭的3D感測元年,而ToF將依舊是后置3D感測首選。在AI崛起的時代,企業應該更聚焦包括手機在內更多的應用上。”
與德通訊 CTO 曾令江:AI賦能,“大手機”時代來臨
與德通訊 CTO 曾令江
與德通訊作為國內前幾大ODM廠商之一,與德通訊CTO曾令江則從ODM廠商的角度講述了其對人工智能的看法,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時代不應該局限在小手機,應具備“大手機”思維。手機從大哥大進化到了如今的人工智能手機,但目前“千機一面”的狀況也使得手機創新進入“高原期”,因此行業總體都在求變,例如高端手機注重突出科技與藝術結合,通過語音和拍照上與AI結合也變得流行。
此外,其強調:“手機領域也分裂出多種用途,例如智能音箱、翻譯機、智能車載等,而進入‘大手機’時代,這將帶來的是專修‘內功’軟件的通用手機、走差異路線的特色專用手機及‘萬物+手機+AI’萬物有靈的時代。”
高通產品總監劉學徽:AI賦能移動終端
高通 產品總監 劉學徽
高通產品總監劉學徽表示:“未來,萬物互聯的市場將會十分巨大,而手機又是IoT的核心。由于用戶對于隱私性、低時性及可靠性的日益重視,AI推理訓練、執行越來越依賴于終端也變成一種大趨勢,因此終端側的智能化至關重要。而高效的硬件、算法改進以及軟件工具又是實現終端智能化三個關鍵性的因素。”
據其介紹,目前終端、機器和萬物正在變得更加智能,智能手機正成為最普遍的AI平臺,預計2017-2021年智能手機累積出貨量將超過85億,而人工智能為智能手機提供增強體驗和全新功能。
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手機人臉識別的新進展
曠視科技 副總裁 敖翔
曠視科技成功實現了運用在vivoX21上的跨模態人臉識別技術,該技術能不受光線限制,實現全天候刷臉,具有方案易用、帶來極致體驗、以及硬件成本的優勢。據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介紹:“該技術難度很大,主要在于現實是擁有海量的RGB數據以及少量IR數據,因此面臨的挑戰是只能以有限的IR數據完成模型訓練以及RGB與IR圖的交叉對比,最終通過Domain Transfer Learning域遷移學習解決了該問題。此外,由20多項技術組合而成的人像光效產品還能為人像提供不同的光線,人臉算法已經入3D時代,不僅僅局限于3D攝像頭,2D也能做到很優秀。”
騰訊云產品總監周棟超:騰訊云小微助力手機語音AI
騰訊云 產品總監 周棟超
眾所周知,2011年Siri帶起手機語音助手小高潮,但由于效率低、功能少、缺乏高粘度應用等原因始終不溫不火。但伴隨當下語音識別性能,尤其是噪聲環境下的性能的提升、語義理解準確度的提升以及低功耗喚醒技術的成熟,語音交互已經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場景里。
據騰訊云產品總監周棟超介紹,騰訊做語音擁有海量語料積累、落地場景豐富、海量用戶充分驗證以及深度定制服務等優勢。目前,騰訊語音不僅僅是語音,更有不斷擴展中的Skill能力等,例如通過語音做到與手機APP全面打通也將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奧比中光副總裁 陳摯 :3D傳感點亮人工智能之眼
奧比中光 副總裁 陳摯
AI時代已經到來,它擁有很多分支,其中在3D視覺傳感技術方面,業內主要有結構光、飛行時間法(ToF)、雙目多角立體成像三種主流技術方案。據奧比中光副總裁陳摯介紹,奧比中光目前已推出的3D傳感攝像頭包括Astra 、Astra Mini、Astra P等。
據陳摯強調:“其中Astra3D傳感攝像頭可讓硬件設備擁有一雙感知環境的‘智慧之眼’,可實現人臉識別、手勢識別、三維測量、環境感知、三維地圖重建等數十項功能,在應用領域也已經涉及到刷臉支付、3D試衣間、智能機器人等多個方面。另外,其Astra P在精度、抗強光方面以及功耗、分辨率、幀速、體積等方面,奧比中光的方案也與iPhone X十分接近。”
都樂精密 CTO Brian :用于3D結構光低角度漂移窄帶濾光片及LENS
都樂精密 CTO Brian
2017年蘋果推出IPhone X,首次在手機上推出人臉識別3D成像功能,引領2D成像通往3D成像的一次重大變革。其中結構光在功耗、體積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據都樂精密 CTO Brian介紹,都樂主營產品包括用于3D結構光的窄帶濾光片,以及手機鏡頭及非球面鏡片。
其強調:“盡管窄帶IR Feilter技術有一定的難點,包括對鍍膜工藝要求極高,以及溫度效應問題等,但是與常規的相比,它具有角度偏移值小約10nm,大角度波形畸變小以及提升辨識精度,降低鏡頭設計及算法難度的等優勢。”
華捷艾米總經理周曉軍:3D視覺——讓智能終端開眼看世界
華捷艾米 總經理 周曉軍
據悉,完整的3D視覺AI技術,包括環境識別、人體行為識別和判斷、人體與設備適配識別、人與人/環境之間行為關系識別四個方面。光有3D視覺AI技術還不夠,如何實現技術的落地,為產業生態鏈賦能,也是需要重點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據華捷艾米總經理周曉軍介紹:“目前人臉識別、體感交互是3D視覺獲得突破的關鍵點,隨著3D視覺技術的成熟,AR也將是極有潛力的應用領域。華捷艾米在2016年決定大力研發3D AR/AI芯片,今年第4季度,其AR/AI芯片將實現量產。”
馭光科技副總經理張元凱:DOE-讓光隨心所馭
馭光科技 副總經理 張元凱
據馭光科技副總經理張元凱介紹,DOE即衍射光學元件,與幾何光學相比,它具有更復雜的光場分布、微型化及集成化的特點。目前三種主流技術如結構光、TOF及雙目方面都要用到DOE。而在3D系統特別是手機3D系統的設計中,最大的難點也在于DOE,它被稱為3D視覺系統的大腦。
其表示:“在具體的應用方面,DOE能被用在散斑結構光以及VCSEL、勻光片、分束元件、激光整形元件等多個領域。此外,在全息投影鍵盤以及輔助對焦等數碼周邊等產品上也有豐富的運用。”
在下午的嘉賓演講結束后,現場也展開了干貨滿滿的圓桌談論,由與德通訊曾令江主持,王上瑜、敖翔、周曉軍、張元凱一同進行了高端對話。
在王上瑜看來,未來不論是終端廠商還是零組件廠商都有要突破的方向,接下來的方向可以放在AI的智慧上,整個行業應該共同努力。張元凱則表示,馭光科技在國內能夠提供快速、深度的配合終端及方案廠商的整合動作。DOE產品最關鍵的是設計,目前公司也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能夠提供深度定制的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周曉軍則表示:“3D領域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是供應商少,或者是有些技術做的好量產卻有問題。但值得高興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相關廠商已經慢慢跟進,因此行業對供應鏈的未來也就比較有信心了,預計今年國內供應鏈將會達到相對穩定成熟的狀態。在芯片方面,芯片只有被模組廠商掌握才能實現大規模的普及,華捷艾米之后也將會有相應的產品推出。”
敖翔則認為,目前3D的運用還是主要在安全性和攝像方面,在安全方面對數據采集的依賴度度很高,而高安全級別的安全解鎖還需要真的3D方案,目前曠視科技該技術已經基本上能夠運用,不久將會出現在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