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研機構IHS Market數據顯示,2017年有36%的智能手機搭載柔性OLED屏幕。而到了2020年,這一比重將上升至53%。而另一家機構Ubiresearch的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AMOLED比重將上升至49%,達到717億美元的銷售金額。

1

確切地說,iPhone X的OLED屏指的是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代表Active Matrix,是相對于Passive Matrix而言的,是指每個OLED像素的驅動方式。在Passive Matrix中,每個像素的控制是通過一個復雜的電極網絡來實現的,從而實現某個像素的充放電,總體來說,Passive Matrix的控制方式相對速度較慢,控制精度也稍低。而與Passive Matrix不同,Active Matrix則是在每個LED上都加裝了TFT和電容層,這樣在某一行某一列通電激活相交的那個像素時,像素中的電容層能夠在兩次刷新之間保持充電狀態,從而實現更快速和更精確的像素發光控制。因此,目前產業主要研究的是AMOLED。

AMOLED屏幕的構造有三層,AMOLED顯示屏幕、觸摸感應面板跟外面保護的那層玻璃。

1

AMOLED有以下四個特性:

一、 柔韌性:AMOLED具有一定的柔韌性,比起玻璃基板的LCD屏幕不宜損壞。

二、輕薄性:AMOLED屏幕非常薄,并且可以在屏幕中集成觸摸層,做超薄機更有優勢。

三、高分辨率:AMOLED采用pentile排列,不像傳統LCD那樣一個像素點等于紅綠藍三個亞像素的合集,而是一個像素=1綠0.5(藍紅),大幅強調綠色,使畫面看起來更鮮艷。

四、低功耗:單個像素在顯示黑色時不工作,顯示深色時低功耗的特性,可以提高續航能力。如果你仔細觀察過的話你會發現國內使用AMOLED屏幕的手機,它的壁紙多以暗黑色系的為主,還有設置界面也是黑色為主。

AMOLED還有個升級版的升級版Super AMOLED則是少了中間那層觸摸感應面板,而把觸摸感應層做在AMOLED顯示層上了,我們偶爾看見某手機的觸摸屏碎掉了,但是還能照常使用,原因是顯示層沒壞掉。所以Super AMOLED面板比AMOLED屏幕更薄,顯示屏是原生的觸控面板,觸控更靈敏,而且因為少了一層阻隔,顯色更亮麗,看起來會比AMOLED更亮。

Super AMOLED屏幕指的是一整塊手機屏幕,而不是單獨的顯示屏。三星推出的Super AMOLED超炫屏,相比傳統AMOLED屏幕而言,摒棄了之前觸控感應層+顯示層的架構設計,操控更為靈敏。此外,取消玻璃覆蓋層還帶來了更佳的陽光下顯示效果。Super AMOLED還搭載了 mDNIe(移動數字自然圖像引擎)技術能從任意角度觀看并做出快速的反應。

AMOLED產業鏈概述

與LCD產業鏈一樣,OLED面板產業鏈較長,設計零部件、產品多,技術路線多元。OLED 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ITO 玻璃、有機發光材料、驅動IC 等)、中游OLED 面板制造和模組組裝、下游的顯示應用領域。

2

AMOLED面板廠商

國外AMOLED面板廠商

1、三星

從AMOLED的產業鏈來看,中游的AOLED面板(模組)是最先發力的,目前有日韓、臺灣、中國大陸三個地區的企業,其中韓國三星電子大約從2000年開始做OLED,2005年開始做柔性OLED,有長達10多年的生產工藝經驗積累。在小尺寸OLED顯示屏中,壟斷了全球AMOLED屏90%以上的產能,每個月整體的產能大約在2800萬片,其中2000萬片供給蘋果,600萬片供給三星,200萬片供給中國手機客戶。

例如iPhone X的AMOLED屏由三星獨家供應,但據媒體報道,蘋果為了分散供應,積極接洽京東方、 LGD、Japan Display,并與上述三廠分享技術,近期關于京東方、LGD獲蘋果訂單的消息也時有傳聞。

2

2、LG

LG最先主攻方向為大尺寸OLED,此前投入重金在大型OLED液晶面板上,寧愿巨虧也要推動大型OLED液晶面板的發展,逐漸在大型液晶面板市場取得競爭優勢,逐漸成為大型OLED液晶面板的巨頭,贏得了目前在這一市場的大量市場份額。

但鑒于小屏電子產品的發展態勢,LGD逐步加碼中小尺寸OLED,2016年LG宣布將投資1.99萬億韓元(約合17.5億美元)來提高柔性OLED屏的產能,以滿足移動設備廠商日益增長的需求。

LGD的P10工廠將會于2018年開始運作,其中也涵括OLED面板的產線。盡管公司未針對該廠區的用途詳細說明,但是業內人士推測P10廠區將會生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以及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面板,在2016年LGD表示上調2017年生產目標萬片OLED電視面板。

同時也有消息稱LGD計劃投資 6 萬億韓元,擴充大尺寸 OLED 面板的產能,目標產量從今年的 90 萬組增加至 170 萬組。

3、JDI

在 21 世紀初,日本的面板產業走入下坡路,被韓國、臺灣、大陸紛紛超越。在這個背景下,2011 年 8 月,索尼、東芝和日立將各自的 LCD 業務分拆出來,整合成立了日本顯示公司(JDI)。 JDI在訂單下降后正在尋求資金和擔保貸款,將公司產品遷移到OLED領域,并尋求為未來的iPhone智能手機提供OLED顯示屏。

在2016年12月份INCJ 正式通過對 JDI 的金援案,INCJ 已和主管機關經濟產業省進行最終調整,計劃對 JDI 提供 750 億日元金援。

另外,JDI 為了強化 OLED 面板事業,也計劃收購 INCJ 所持有的日本 OLED 面板研發公司 JOLED 部分股權,將 JOLED 納為旗下子公司行列。

3

中國大陸AMOLED面板廠商

AMOLED面板產能基本掌握在三星、LG、夏普、JDI等傳統歐美日韓LCD廠商手中。然而近兩年國內廠商產能占比逐漸上升,未來有望持續擴大占比。Digitimes Research預計,中國制造商的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年產能預計將以7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2年達到1131萬平方米,占全球總產能的33.4%,僅次于韓國。這一數字與2017年的7.5%相比增長顯著。

3

1、京東方(BOE)

京東方科技(BOE)盡管并非中國首家開發AMOLED技術的面板廠商,但由于其近年來的巨資投入,而使其目前處于有利地位。到2021年,京東方的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產能有望超過LG Display,成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商。

2

BOE(京東方)董秘劉洪峰近日表示,“2017年,京東方物聯網轉型進一步深化,顯示事業持續發力,福州8.5代線產能爬坡順利,成都柔性6代線和合肥10.5代線相繼投產,多條高世代線滿產滿銷,產能釋放強勁,規模化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在顯示器(monitor)、筆記本電腦(notebook)、電視(TV)等大尺寸顯示屏領域出貨量穩步增長。”

2017年12月20日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產線產品下線暨客戶交付儀式在合肥B9工廠舉行,這代表著它的10.5代線開始進入穩定量產階段。

2017年10月26日,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這是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面板線,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的壟斷格局。京東方A的股價也隨著這個消息一度暴增,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兩千億大關。目前京東方已經向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努比亞等十余家客戶提供了量產屏幕以供參考和使用。

2016年2月29日,公司通過增資下屬公司成都京東方的方式,追加投資245億元人民幣,建設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二期項目),總計投資465億元。

2、天馬

武漢天馬于2015年上半年投資120億元人民幣,投資興建第六代LTPSAMOLED生產線,2015年初開工建設,2017年4 月,這條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在光谷左嶺點亮試產,目前正在進行產能和良率提升,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或將實現全面量產,全面投產后,可年產顯示面板36萬張。

天馬在OLED領域耕耘多年,2010年,天馬微電子曾在上海投建國內首條第4.5代AMOLED中試線,經過多年探索,成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工藝。2014年,天馬與東湖高新區簽約,投資百億打造第6代LTPS-AMOLED生產線。隨著新產線的點亮,天馬不僅能生產先進的LTPS基板,還具有完備的OLED蒸鍍、封裝等核心制程能力。

3、華星光電

2017年3月31日,華星光電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投資350億元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6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2017年12月28日,位于光谷的智能制造園內, t4項目主廠房及動力廠房最后一塊頂板徐徐合攏,混凝土澆灌完成。這意味著,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產線(t4項目),主廠房和動力廠房雙封頂。

該項目預計2019年初實現產品點亮,并開始試產,規劃月產4.5萬大片玻璃基板,主要生產3-12吋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折疊式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用顯示面板, 滿產后產值超百億。

4、和輝

和輝光電“第6代AMOLED顯示項目”已于2016年12月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272.78億,將建成產能規模為每月3萬大片基板(含部分柔性OLED)的AMOLED生產線,產品以1至15英寸的中小尺寸顯示屏及模組(部分柔性)為主。2018年8月開始生產設備搬入和調試,2019年1月開始試生產,2021年實現達產。

和輝光電第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將會重點聚焦于2K超高清AMOLED顯示屏、幀頻大于90Hz虛擬現實AMOLED顯示屏、柔性AMOLED顯示屏和超低功耗、全彩智能可穿戴AMOLED顯示屏。

5、國顯光電

2016年6月28日,昆山國顯光電公司與華夏幸福光電科技(固安)公司簽署投資框架協議,在固安合建第六代AMOLED面板生產線,生產基板尺寸為 1.5m×1.85m,設計產能3萬片/月。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計劃2017年1月開工,2018年12月量產。

6、維信諾

2017年8月29日,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項目總投資額近300億元,總建筑面積為689200㎡,相當于100個足球場大小。預計2018年年初可實現設備搬入,2018年中期建成投產。設計產能為月投片3萬片,產出產品將以柔性屏幕為主,兼顧硬屏。其中,維信諾是該項目的技術提供方。

2017年8月28日,維信諾柔性AMOLED量產線從設備搬入到首次流片點亮只用了98天,創造了業內奇跡;22天后,維信諾的柔性AMOLED全面屏產品成功下線,正式啟動向下游智能手機產業鏈供貨柔性AMOLED全面屏產品計劃,而在此后不到2個月的時間,維信諾柔性AMOLED全面屏率先應用于終端產品,并亮相于維信諾2017年高交會展臺。

7、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在深圳市龍崗區這投資近110億的項目計劃建設世界6代大規模柔性顯示屏生產線,主要生產全球最薄0.01毫米、2.2-9.7英寸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建設周期為2016-2017年,二期項目建設周期為2017-2018年,兩期項目建成后,這里可實現月產5-6寸柔性顯示屏260-300萬片,預計年產值達200億元。

8、信利

信利目前有一條G2(370x470)PMOLED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于車載、家電、辦公設備等領域。 2014年底該公司在惠州仲愷高新區舉行了AMOLED面板惠州項目的奠基儀式,并正式注冊成立信利(惠州)智能顯示有限公司。

第一期4.5代AMLOED和TFT-LCD項目總投資63億元,2016年一季度已經完成設備搬入安裝,預計2016年四季度開始投產,滿產達產后將實現月產能30KAMOLED(其中預留15K柔性AMOLED產能)及60KTFT-LCD4.5代面板,形成月加工730mm&TImes;920mm玻璃基板9萬張的生產能力。

第二期6代線目前正在規劃中,將會在一期項目進入穩定運行之后開始投入建設。

4

臺灣AMOLED面板廠商

1、鴻海/夏普

2016年鴻海收購了夏普,對于未來鴻夏在OLED面板的市占率,郭臺銘也設定了高標準,將搶占全球OLED面板80%的市占率。

根據夏普的重建計劃中,將投入2000億日圓,全力投入OLED面板及相關設備的研發,而這些金額將占了鴻海投資夏普3888億日圓的51%。

夏普積極投入AMOLED的量產線建置作業,在堺工廠打造二條OLED產線,已經向關鍵設備廠下單,要趕上2018年供應蘋果iPhone手機面板的需求。

日經新聞報道稱,鴻海轉投資的夏普將在2018年春天開始商業化生產智能手機用OLED面板產品,打破三星稱霸OLED市場局面,鴻海集團也可藉此首度拿下iPhone面板訂單。

2、錸寶

公司PMOLED主要具焦在2吋以下小尺吋商品,更重要是客制化接單,今年有新產品加入。

錸寶目前產能利用率90%,由于設備為彈性制造系統,透過去瓶頸可以再拉高產能,未來也會有新產能支應軟性產品,因過去設備還有很多,因此,不需要太多資本支出,可直接把產能拉進來,預計今年跨入PMOLED軟性產品。

3、群創

群創原在硬玻璃基板上開發的OLED已經可以量產,但因市場轉向軟性OLED應用,群創也利用原統寶和奇美電的產能研發,今年底量產技術就可以準備好,并逐步導入客戶端,預計2017年正式商品化量產。

但群創因為產能不大,只能先鎖定生產穿戴裝置所使用的OLED熒幕。

4、友達

友達目前專注生產智慧手表與虛擬實境(VR)所使用的OLED面板,至于未來是否會大量生產OLED手機面板,外界仍在關注。

目前以穿戴裝置為出貨主力,例如1.2至1.6吋圓形、正方形等產品,并使用在運動、健康與時尚等裝置。至于VR用的OLED,也開發出3.8及5.5吋等產品,而且分辨率在420ppi以上,目前朝600ppi以上邁進。

5、智晶

因應客戶需求,智晶早就訂購了目前大缺貨的蒸鍍機設備,不必和韓、日及大陸搶建OLED產線的廠商爭機臺。

智晶去年完成一條實驗線的建置,同時將二條2.5代線完成去瓶頸的擴產投資,產線于第4季完成調整作業,藉此可提升一至二成產能。

6、華映

華映在與福建莆田政府合作建華佳彩六代TFT生產線,第一階段產能3萬片,預計6月量產;第二階段投資可能導入oxide技術,做為投入生產OLED面板的背板技術。

華映指出,華佳彩月產能規劃為3萬片玻璃基板,投資金額為人民幣120億元(約新臺幣600億元),將導入a-Si TFT量產技術,主要聚焦生產括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等中小尺寸應用產品。第二階段則規劃采用IGZO技術生產OLED面板,鎖定手機與平板計算機應用

上游原材料市場基本壟斷

AMOLED 生產線的密集投資建設為產業鏈上游帶來了強勁的市場需求。

OLED 產業鏈的上游包括材料制造、設備制造、零件組,中游包括面板制造、模組、驅動芯片等,下游包括各類終端應用。其中OLED 材料只占OLED 產品總成本的30%,而LCD 產品中,材料占據總成本的70%。在克服OLED 產品良率低下的問題后,OLED 有足夠的成本下降空間,使之低于液晶顯示設備。目前,國內還沒有面向產業化的成套OLED 生產設備制造廠商,關鍵設備以及整套設備的系統化技術等都掌握在日本、韓國和歐洲企業手中。

日韓歐美廠商占據上游市場霸主地位。OLED上游材料領域是日韓歐美的天下,主要掌握在日本出光興產、堡土谷化學、美國UDC 公司以及一些韓國公司的手中。日韓廠商主要生產小分子發光材料,歐美廠商主要生產高分子發光材料,其中日韓系廠商約占80%的市場份額。日本是重要的OLED 材料供應國家,其中住友化學和昭和電工生產的聚合物為OLED 的基礎,出光興產和三井化學則主要在小分子材料陣營。上游設備制造領域日本廠商Tokki和Ulvac 兩家技術實力雄厚,在OLED 產線配套設備領域具有絕對地位。

有機發光材料通常分為三類:小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稀土類發光材料。目前,有機發光材料大致上可以分為以美國柯達、美國環宇顯示技術公司、日本出光興產等為首的小分子發光材料,和以英國劍橋顯示技術(CDT)、日本住友化學等為首的高分子發光材料兩大類。小分子與高分子發光材料在材料特性上各有千秋,但以現有技術發展來看,如考慮顯示器的可靠性、電氣特性以及生產穩定性,小分子發光材料仍處于領先地位,是目前最主要的有機發光材料應用體。

3D玻璃

1、歐菲光

轉型陣痛期已過,公司重新步入高增長通道。在觸控顯示行業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毛利提升,凸顯客戶結構高端化。未來將會受益柔性OLED 屏滲透趨勢,公司擁有film sensor、3D 玻璃、全貼合等核心技術。

2、藍思科技

蘋果供應商、已經實現3D曲面玻璃量產;定增16億元用于“3D曲面玻璃生產項目”,項目達產后,公司將具備年產3D曲面玻璃2700萬片的能力。

3、安彩高科

獲鴻海精密溢價入股,成為蘋果3D玻璃潛在供應商。主要經營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4、合力泰

積極研發3D玻璃蓋板,定增9.5億投入項目智能終端及觸顯一體化項目,用于建設年產1200萬片智能終端觸顯一體化模組生產線及配套的曲面蓋板玻璃生產線。

5、凱盛科技

已投2.5D玻璃,送樣3D玻璃,甚至有望在設備業務進行布局。依托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具有人才和技術優勢。

6、華映科技

3D玻璃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子公司科立視研發出超薄觸屏玻璃3D玻璃保護貼。

7、星星科技

擁有成熟的3D玻璃蓋板加工技術,如玻璃熱彎技術、凹面印刷技術、曲面貼合技術、NCVM真空薄膜技術,2.5D玻璃單月出貨7.5kk/月,客戶為中華酷聯。

8、南 玻A

主營業務為平板玻璃、工程玻璃等,南玻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高檔浮法玻璃工藝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現擁有10條代表國內最先進技術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兩條太陽能壓延玻璃生產線、兩條超薄電子玻璃生產線。

OLED材料

1、萬潤股份

中節能旗下公司,涉及OLED業務的為三月光電和九目公司,三月光電成立于201年,專注于OLED顯示和照明材料、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截至2015年年底,萬潤股份控股82.96%,2015年的銷售收入為2373萬元,凈利潤為24萬元。

煙臺九目化學制品有限公司為萬潤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從事液晶中間體、OLED中間體、OPC材料及其他化學品的開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建有一個科研辦公綜合樓、兩個合成車間和一個中試車間,設備從100升到8000升共計100余臺。

2、強力新材

聯手昱鐳光電,布局OLED發光材料領域,合資公司主要從事OLED有機材料、聚酰亞胺溶液及薄膜、OLED封裝材料、光刻膠等電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昱鐳光電成立于2000年,電子傳輸材料、空穴注射材料、空穴傳輸材料是其主要專利產品,作為臺灣OLED發光材料龍頭企業,昱鐳光電在兩岸三地已建立穩固的基礎,是亞太地區OLED面板重要發光材料供應商。

3、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

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由卓世投資、上海國富、東方富海、上海支點等知名投資機構及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共同持股的集研發、生產、貿易為一體的科技主導型高科技公司。

公司的經營范圍為液晶材料、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學品。公司已開發出新產品1800余種,其中100余種出口國外。

公司現有科研人員近300人,其中博士3名,碩士60名,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5%。裝配有LC-MS、GC-MS、FT-IR等先進分析儀器100余套,具備國際先進升華、真空蒸鍍設備的OLED實驗中心,配備2000多平米百級超凈室和OLED產品中試線。公司有3個生產基地和2個分廠,共建成投產30余條生產線。

4、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

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內,是一家專業從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OLED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吉林奧來德是首家國家立項支持的有機發光材料產業化基地,是“中國OLED產業聯盟”的發起單位及理事單位。

現有產品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發光層材料(熒光體系、磷光體系)、電子傳輸材料四大類近百余種,另有OLED中間體幾十種。

5、北京阿格蕾雅科技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由留學歸國人員在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創辦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阿格蕾雅科技主要致力于光/電新材料領域及相關工藝的技術創新和開發。公司專注于新型有機發光材料(OLED)的研發及應用。公司已研發出并具有量產能力的OLED材料達40種以上。

6、吉大瑞博光電科技

專注于有機電致發光(OLED)產業線材料、OLED自主研發材料及新型OLED中間體的研發、規模化生產及銷售。

瑞博現有OLED材料產品體系包含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摻雜發光材料及配套的主體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材料等五個類別,百十余種常規及專利材料。

中間體產品包含OLED材料中間體體系、OPC材料中間體體系、OTFT材料中間體體系及其它相關電子材料中間體。OLED材料中間體包含苯硼酸衍生物系列、咔唑系列、苯胺衍生物系列、蒽衍生物系列、芴衍生物系列等。

7、西安彩晶光電科技股份

2011年規劃投資6.2億元在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建占地330畝,年產液晶中間體及單體、醫藥中間體100噸的產業基地。公司專注于液晶顯示材料、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電子化學品和相關的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發光材料主要生產α-NPB,TPD,Alq3,TPA等。

8、西安寶萊特光電科技

以推動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產業化為目標。與OLED的有機小分子使用蒸鍍法不同,p-OLED的有機聚合物采用溶液法,生產成本存在巨大優勢,所以公司(中心)專注于p-OLED技術產業化開發。

依托自有知識產權獨立設計監造了國際一流p-OLED中試線設備,自主研發多種聚合物光電材料和開發多款顯示和照明樣機。公司生產的關于OLED材料中,主要生產電子與空穴傳輸材料。

AMOLED驅動IC

在AMOLED生態中,上游的AMOLED驅動IC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智能手機來說,AMOLED驅動IC可滿足很多用戶需求,比如全面屏、省電、畫質改善以及低成本。通過定制AP算法,驅動IC可以改善畫質,并提供區隔化,同時通過Demura提升良率(目前OLED面板普遍良率在20~40%,通過Mura算法可以挽救10~20%良率),降低成本。目前智能手機的一個發展趨勢是全面屏,當手機屏幕變大之后,驅動IC存儲的空間就必須相應增大,需要加入很多壓縮和處理的技術,芯片的成本也會增加。

5

其中三星電子由于布局非常早,因此目前不管是從市場占有率還是芯片工藝上都處于領先地位。除了三星電子占據75%的AMOLED IC市場份額,韓國的Magnachip占據了小于20%的市場份額,累計銷售1.6億片AMOLED驅動IC。其它的玩家目前基本上市占率和出貨量都不算很多,比如韓國的silicon Works主要給LG供貨,美國的Synaptics,臺灣的瑞鼎,中國的中穎、晶門科技、集創北方以及吉迪思。

相對而言中國的AMOLED供應鏈目前發展不夠健康,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晶圓廠高度依賴臺灣TSMC和UMC,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還在研發先進的OLED工藝。據了解,目前SMIC的40HV和28HV正在研發中,北京B1-B3廠最終產能12寸晶圓將達到20萬片/月,相當于8寸晶圓67.5萬片/月,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5%。其中AMOLED可用約B2廠12寸晶圓6萬片。

目前國內進入AMOLED驅動IC的廠商大多采用資本并購的方式。比如京東方就入股了新相微電子。其中中穎電子早在2015年就與和輝光電合作開發了AMOLED驅動芯片,實現了首個AMOLED國內量產產業鏈合作。2013年維信諾與晶門科技研制成功中國大陸首顆AMOLED驅動芯片。

晶門科技于2016年11月收購了Microchip部分技術加maXTouch半導體產品。目前晶門科技的PMOLED產品占市場份額超過50%,是行業細分市場龍頭。

2016年11月,集創北方并購了Exar旗下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Iml 。除此之外,新思收購了瑞薩、敦泰收購了旭耀、奇景和聯詠也紛紛做好了布局。還包括TI、韓國的dsiplaychips、臺灣的超炫科技(Ultra Display)等。

盡管目前AMOLED驅動IC的玩家不少,但門檻也很高。除了需要顯示面板廠的認證,還要獲得手機廠商以及手機主芯片的認證。只有這三個認證全部通過,才有可能進入主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