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面今日宣布,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周伯文博士正式入職京東,出任京東集團副總裁。科學實驗模塊
根據京東方面的消息,周伯文將負責京東AI研究與平臺部相關業務,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匯報。
周伯文何許人也?
在加入京東之前,周伯文博士就職于IBM紐約總部,擔任IBM Research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院(AI Foundations)院長,IBM Watson集團首席科學家,IBM杰出工程師,負責IBM全球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基礎研究的戰略和執行。
作為Watson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帶領團隊參與并在技術上領導Watson集團人工智能平臺的算法開發,工程和商業化落地與應用。在專業領域, 他在國際一流期刊及頂級學術會議上已發表上百篇論文,內容涉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自然語義理解、機器翻譯、語音識別等多個領域,并擁有十多項專利。
周伯文的國際學術兼職包括IEEE語音語言技術專家組成員,IEEE Transaction期刊副主編,ICASSP領域主席(2011- 2015),還曾擔任ACL及NAACL機器翻譯、機器問答、機器學習、信息提取等多個領域的領域主席。至今周伯文仍擔任包括ICLR、NIPS、ACL、EMNLP、ICASSP、AAAI在內的各大人工智能學術會議的評審人。作為主要技術完成人,周伯文曾獲得多個IBM杰出技術成就獎和杰出技術發明獎。作為技術領導者和高管,周伯文還曾獲 IBM 杰出技術領導成就獎和IBM 最高獎“Best of IBM”。
為什么加入京東?
人工智能大戰一起,國內巨頭從國外巨頭的“挖角行動”就一刻也沒有停止。無論是 BAT 這種直接將辦公室開到了 FLAG 隔壁的“直接”,還是創業公司們頻頻去硅谷開人才交流會的“間接”,都無疑透露著,這場戰役的核心力量是優秀人才。
京東自然不愿意輸在人上, 2015年就成立了硅谷研發中心,內部也建立了大量創新實驗室,同時多舉措支持團隊創新研發落地。京東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還將有更多技術“牛人”加入,讓京東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除了今天公布挖來周伯文之外,前幾天剛剛把微軟云 Azure 的負責人申元慶請到了京東云掌門人的位置上。
從周伯文的角度來看,在 IBM 呆了近乎十四個年頭,看著 IBM 從軟硬件提供商走向平臺商,作為 Woston 的首席科學家,想要在取得具有突破性的進展,似乎概率偏小。
無疑,正在招兵買馬、開疆拓土,快速向一家技術公司挺進的京東絕對是個好的選擇。同時,在零售這個業務上,國內大量的購買、交易數據,對于科學家而言也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加入京東做什么?
從官方給出的通告來看,周伯文加入京東,主要負責京東 AI 研究與平臺部的相關業務,明確聚焦于 AI 算法的創新,同時結合京東的應用場景和現有成果,為“零售基礎設施”中與 AI 相關模塊賦能。
簡單來說,周伯文加入京東后,扮演的是兩個角色:一個是以學術為主的科學家角色,另一個是以應用為主的賦能者角色。
目前,京東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動作頗多。據介紹,京東人工智能研究與平臺部將聚焦于AI的算法創新,拓展零售基礎設施的AI場景技術深度,同時結合京東的應用場景與AI成果,對內外零售基礎設施的AI場景相關模塊賦能。
作為一家電商平臺,京東集團的人工智能布局主要圍繞其在零售電商、金融、物流等領域的核心業務。
近日,京東還公布了旗下最新研發的無人輕型貨車。這也是國內電商及物流領域首次推出無人貨車產品,并且在交管部門指定的固定路段內開始路試。在更早之前,京東還在多個地域在推進無人機送貨。
針對科學家的角色而言,考慮到周伯文在各人工智能頂級會議中都擔綱評審,以及過去 IBM 的履歷,做 AI 算法方面的技術創新,自不在話下。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或許是“帶團隊”。相比 BAT “駐扎硅谷式”的“搶人大戰”,京東在這方面明顯低調很多,也弱勢很多。無論是學術、技術大牛,還是年輕人才,相比它的“野心”,都遠遠不夠,如果京東要成為一家“技術公司”,強大的人才吸引力必不可少。而周伯文的加入,無疑對此有所幫助。
針對賦能者的角色而言,周伯文從 2003 年加入 IBM,后者在 2005 年著手轉型,想要從一家“硬件、軟件與服務”公司,轉變為一家平臺公司,而“大數據分析”是這個平臺的核心,并為此至少投入了至少 420 億美金。周伯文完整經歷了 IBM 的轉型期,可以說經歷了這其中的“痛”,但是否能成為京東“零售基礎設施”的賦能者,還有待時間驗證。
將會產生什么影響?
繼馬云提出“新零售”后,作為國內另一個電商巨頭,劉強東日前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論,理論和概念的背后,一定需要強人“補完”。京東在宣布周伯文的入職通稿里,也明確提到:
周伯文執掌的 AI 研究與平臺部將在推動第四次零售革命、全力打造零售基礎設施平臺、對外開放賦能中發揮重要作用。
說白了,京東給周的 KPI 就是,幫助劉強東實現他提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劉強東在闡述這個理論的文章里說:零售的本質是不變的。零售未來可能會演化出更多新的業態,超越今天的想象。但無論它怎么發展,一定還是會緊緊圍繞“成本、效率、體驗”。
同時,劉強東也認為,這場革命本質的改變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
按照劉強東的說法,所謂的基礎設施,指的是“構成零售的信息、商品和資金服務,整個零售系統的進化說到底是信息、商品和資金流動效率的升級”,無疑,這個升級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
未來還沒來,誰能定義未來的零售,其實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阿里和京東,都選擇了同一把利劍,這把劍叫做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