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于三星S8和華為P10走高端商務路線,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首款旗艦手機小米6則延續了性價比之王的稱號,也主打平民價格路線不動搖,憑借性價比優勢攻占中高端市場,以期重新回歸一線國產手機品牌陣營。
搭載滿血驍龍835、6GB內存、四曲面玻璃/陶瓷機身的小米6也不負眾望,首批現貨上市即宣告售罄。然而,首批上市只有亮黑色可選,小米主打高端市場的陶瓷尊享版傳出延遲上市,因為陶瓷機身供應商良率始終偏低。
根據華強北分析師@潘九堂 微博表示,目前驍龍835/存儲器/陶瓷產能開始有點缺,小米上游的供應商工廠除了點小狀況,以至于陶瓷版要延遲到5月中旬才能上市。而作為小米沖擊銷量的旗艦機器,小米6玻璃機身版本備貨充足。業內也傳出的消息稱,由于小米6手機設計超前,外觀陶瓷零部件產能跟不上,制造工藝難度高、良率始終維持在偏低水平,旗艦機供應鏈卡殼,將影響小米6的銷售表現。
由于小米多款手機立功,陶瓷成為繼玻璃和金屬之后,又一革命性機身材料,受到供應鏈關注,其中國內最大的供應商為潮州三環集團,而3D曲面玻璃領域,以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這兩家巨頭稱雄,多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手機供應鏈公司,主要訂單則為國產品牌生產制造加工手機金屬機身。此外,塑料機身大多為百元機搭載,已經沒有多大市場空間。
實際上,最早在旗艦手機上使用陶瓷機身的并不是小米,而是華為當年的Ascend P7開創了陶瓷機身先河,金立的天鑒W808、酷派ivvi S6、一加X手機也在推出過陶瓷后蓋單品,小米手機一共推出過三款陶瓷手機,包括小米5尊享版、小米MIX以及小米6陶瓷版。由于上游陶瓷供應鏈存在產能、良率、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小米三款陶瓷手機都難尋蹤影。今年,又有一家叫初上科技的公司也推出了陶瓷機身的手機(藝術品),主打小眾市場。
雖然陶瓷機身經歷了將近三年時間的產業快速發展,獲得了消費者口碑,但是在產能、價格、市場占有等方面,陶瓷和玻璃、金屬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里所說的陶瓷機身并不是普通的瓷器所用的陶瓷,其主要是指氧化鋯(ZrO2)這種材料,再添加一些元素共同制成的一種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電化學性能。因為它的晶相結構尺寸是納米級別的,所以叫微晶鋯納米陶瓷。它的主要優點是熱導率低,硬度高,結構致密均勻,耐磨和耐腐蝕。并且氧化鋯陶瓷還具有熱導率高(熱膨脹系數接近零),結構致密均勻,抗沖擊、耐摔、耐磨、耐腐蝕性高的特性。而且,相對于金屬機身來說,陶瓷機身也不會對手機信號產生影響。
另外,目前不少旗艦手機開始加入對于無線充電的支持,但是如果采用金屬外殼的話,則會對無線充電產生影響,因為金屬殼會屏蔽磁場,而采用陶瓷機身則可避免這種問題。
相比金屬機身來說,陶瓷機身在外觀和質感上更加具有檔次和手感,并且陶瓷機身還能夠擁有更多的配色,還能在外殼上進行彩繪,外觀上能夠變得更加的漂亮。
正是以上種種特性,讓陶瓷機身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最大短板也暴露出來:陶瓷工藝復雜,不良率高,難以規模量產。比如,陶瓷一般從造胚、畫工、著色到燒制
完成,整個周期可能需要數天的時間,而且還不知道燒制出窯后能有多少是良品。這也導致了成本的居高不下。此外,陶瓷的易碎性、笨重感也是一大問題。
整個陶瓷產品制備流程包括混料造粒、成型、燒結、機械加工等6個步驟。上游環節的技術沉淀對于下游產品良率、性能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上游打通研發環節,具備產研一體化能力的企業包括三環集團和順絡電子等。
首先它們需要兩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來打造燒結廠,每臺機器的材料燒結時間需要36小時。隨后需要再花兩小時完成外殼的打磨。此外,現在能搞定手機制作的2萬臺CNC機床可能要暴增到25萬臺。富士康的工人數量也需要增加20萬名,他們要負責手工打磨和拋光,每臺機器都要花2小時。如果,iPhone現階段要采購,必須要百萬臺機器作為后備。
陶瓷版手機雖然是廠商實現差異化的重要因素,但觀小米手機的陶瓷之路可知,陶瓷機身受限于工藝及良率很難普及。不僅如此,陶瓷價格也不便宜。據悉,目前陶瓷手機外殼的成本也已經相比之前也降低了不少,當然相比玻璃材質還是要高不少。層層重壓之下,陶瓷想要輕裝簡行絕非一時。
陶瓷機身產能瓶頸算是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成本也在逐步下降。目前,三環每月毛坯產能已可達140萬片,具備每月生產30萬片成品的產能;順絡電子的陶瓷產品也開始量產,收購了東莞的一家陶瓷公司信柏(華為P7供貨商);小米MIX的陶瓷機身由藍思科技提供,不過出貨量少的可憐。
小米6陶瓷版再度卡在上游供應商手上,到底能有多少貨還是個謎。如果陶瓷不解決大規模量產難題,以及快速降低成本,短期內還很難和曲面玻璃以及金屬機身抗衡。長期來看,陶瓷材料必然會在消費電子市場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