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最聰明的人工智能人才在谷歌和Facebook。現在,中國也有了越來越多的最聰明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美國已經不再具備戰略性壟斷優勢。

例如,去年微軟研究人員聲稱開發出在語音理解方面可與人媲美的軟件。雖然微軟聲稱其產品超過美國競爭對手,但百度硅谷實驗室負責人、一名知名人工智能專家嘲笑微軟稱,兩年前,百度開發的技術在理解中文語音方面就達到相似精度。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美國在以它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擁有持續優勢為前提,采用新的軍事戰略方面將面臨巨大挑戰。

1960年代,美國憑借在核武器方面的技術領先地位,獲得了軍事優勢。1970年代,以計算機芯片等全新技術為基礎的智能武器,使美國保持了軍事優勢。現在,美國領導人希望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武器,繼續保持軍事優勢。

但是,全球技術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在1950-1980年代,美國在技術領域一直具有優勢。美國在計算機和材料科學方面領先于其他國家,并通過保密和出口管制維護其優勢。

1980年代末,微芯片成本的降低和普及,顛覆了五角大樓控制技術進步的能力。目前,先進的技術已經不再出自軍用和大企業實驗室,而越來越多地出自消費科技公司。簡單地說,就是生產最快計算機的公司,同樣會生產小孩子喜聞樂見的電子產品。

在消費電子制造業已經遷移到亞洲之際,中國公司和政府實驗室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投入了巨額資金。微軟人工智能大腕陸奇上個月加盟百度并出任首席運營官——目標是使百度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領頭羊,突顯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去年騰訊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并開始投資美國人工智能公司。

中國的快速進步在美國軍事戰略家和技術專家之間引發了爭論:中國只是在模仿還是在大力創新,是否會很快在人工智能領域超過美國。

美國國家外交關系協會新興技術和國家安全專家亞當•塞加爾(Adam Segal)說,“中國越來越多地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確保他們在下一波技術大潮中的競爭力。”

去年8月,《中國日報》刊文稱,中國已著手開發具有“高水平”人工智能的巡航導彈系統。這種導彈系統似乎是為了應對美國海軍計劃在2018年部署的一種新型導彈。

被稱作遠程反艦導彈的這種導彈,被認為屬于“半自主”武器。據五角大樓稱,這意味著打擊目標由士兵選擇,導彈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避開攔截武器,擊中目標。

中國能否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快速趕超美國,在美國引起激烈討論,而且目前還沒有形成定論。

去年10月,白宮在發表的一份有關人工智能的報告中稱,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不過,仍然有部分科學家指出,論文數量與創新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有跡象表明,直到最近中國才開始在軍事系統中重視人工智能。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海軍武器分析師阿比吉特•辛哈(Abhijit Singh)表示,“我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進展,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與美國還有相當大差距。”

沒有爭議的是,硅谷和中國在投資和研究方面都存在密切聯系,美國人工智能研究社區的開放性,使得最先進的技術很容易為中國所用。

除中國企業在硅谷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外,包括政府雇員在內的中國公民,經常旁聽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課程。

人工智能只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一個領域。去年,中國推出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這被認為是中國加快創新步伐努力的一部分。

與世界各地地其他超級計算機一樣,神威太湖之光有多種不同用途,它本身并不是一種直接的軍事威脅。例如,它可以用來模擬氣候變化,或分析大量數據。

中國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進步,可以用來推動機器學習研究的發展。機器學習技術有廣泛的軍事用途,例如模擬核武器爆炸和破解敵方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