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陣:你真的懂AR嗎?

上期呢,咱們聊到VR的前世、今生還有未來。有幾個網友給我留了言,我一個一個來讀一讀哈。網名叫他山之石的朋友說,能不能再用簡單的一點比喻來簡述一下VR、AR和全息投影到底有什么不同和相互聯系。這樣,哥們兒,給你一個最簡答的判斷方法。第一帶頭盔,看不見現實只能看得見人為虛擬構造的就是VR。第二,帶眼鏡,既看得到現實又看得到虛擬的就是AR,第三,全部脫掉,脫掉,就靠你的雙眼就能看得到的3D影像的就是全息投影,所以人類先會實現VR,再會實現AR,最后終極模式就是全息投影。

另一個網友名字叫做Jason Li的問道,VR和AR設備在市場價格上有什么區別?VR的價格就寬泛了,最便宜的就100元左右,貴的也有4K元人民幣以上的。AR的設備在7K-20K左右吧。順便說說全息的價格,一套稍微成熟一點的全息設備,最少在3百萬以上。網友T.I說,龍哥能不能介紹一套性價比比較高的VR設備,我拿來玩兒游戲,預算在3K以內,哎,主要玩游戲的話,我建議你還是用PC端VR,因為什么一體機,什么手機架基本只能看看視頻,然并卵,3K以內,我推薦3 Glasses D2不論在舒適性和畫質都比較不錯的,玩游戲完全沒問題了,還能剩500吃一頓……

有VR還不夠?還要AR?

那上期我們說到VR的發明動力的本質是什么,是人類試圖利用虛擬來模擬和改變世界,來降低獲取信息成本的一種方式。而AR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這種高效性,當然最后到全息投影,那么人類社會之間的所有交流溝通傳遞信息將達到高效性的極致。今天我們不展開講全息投影了,因為那個離我們實在太遠。我們今天就講講AR,這個增強現實。雖然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電視等等各種方式也可以獲取信息,但是還是有點麻煩,還得掏出手機發微信,你得利用電腦來工作來玩游戲,你得通過電視屏幕來獲取影像....之前有個廣告片叫做由玻璃構成的一天,其描述的就是人類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屏時代,比如PC、手機、電腦、電視,還有汽車導航、門鈴甚至手表、冰箱及路由器等等都有屏幕,這些屏幕都是用來來顯示信息但是當人類在不斷地在來回切換各種屏幕的時候,那些硅谷的科學怪人就開始思考,如果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專屬的一塊眼鏡,甚至是隱形眼鏡,就可以將萬物互聯起來這不是件奇妙的事情嗎?這個時候周圍原本無處不在的屏幕就該消失了,手機不需要了,電腦不需要了,電視不需要了,各種顯示器全部都不需要了。在你需要獲取信息的時候,智能眼鏡就會為你展示全部所需要的東西,并且能更加直觀的與之互動。背后是云計算及大數據 、高速無線網絡的支撐,這時候你才會明白原來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穿插其中的海市蜃樓。

各大公司逐鹿AR界

有人說啊AR哪里有像我說的那樣玄乎,現在很多這種APP應用,比如說現在的宜家選家具,你只要打開APP和手機攝像機,對著房間掃一掃,宜家家具的圖像就會出現在你的手機中,大小和位置隨你任擺,這不是也號稱AR嗎?并沒有那么神奇啊。但實質上我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呢還naive,市面上所有的這些APP聲稱自己是AR的,都是涉及了AR的一點點范疇概念,它是利用攝像頭捕捉現實世界,然后渲染一些元素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用戶,這種技術在08年的時候萌芽,10年就已經成熟了,不僅簡單,而且不好用,所以一直形不成一個產業鏈。

當然現在世面上有VR+攝像頭=AR這種模式,你比如HTC的VIVE,它上面就安裝了一個攝像頭,雖然用這種方式實現AR比較簡單,但是你可以想象,經過攝像頭拍攝出來的畢竟只是一個2D的畫面,質量跟肉眼直接看到的世界還是差很大的。而且視頻從采集到顯示總歸是有延遲的,如果跟體感信號不一致的話,會造成頭暈嘔吐的感覺,想吐,想吐明白嗎?

而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什么樣技術實現的產品才叫我認為的真正AR。我們俗稱透明眼鏡AR嘛,就是透過鏡片可以直接看到的虛擬圖像,這種方式也是現在的最牛B的公司在研究的方向,比如微軟、谷歌。Ok,那么透明眼鏡又是用什么原理讓人們看到的畫面是3D的呢?那么現在市場上能實現透明眼鏡AR 3D效果的主流技術有兩種,:Stereoscopic 3D(立體3D),和Light Field(光場)。先說說Stereoscopic 3D吧,那他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呢?就是我也不懂,骨灰玩家想深入了解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回復立體3D就可以看到相關文章,簡單來說,就把光線射進你的視網膜,讓你在看到真實世界的同時,也看到虛擬世界的幻影。 不過現在市面上幾乎所有AR和VR眼鏡,比如谷歌眼鏡、微軟Hololens,Oculus等等,雖然可以模仿出3D的效果,但是有個問題,人眼是有自動聚焦和會聚功能的,比如你在集中精神看一個東西的時候,只有這個東西是清晰的,周邊所有物體都會變得模糊,但Stereoscopic 3D做出來畫面都是每個角落清晰的,而且沒有對焦功能,這些都不符合自然界人眼的規律,因此大腦會產生混亂,長時間就會會造成頭暈嘔吐的感覺,想吐,想吐明白嗎?想吐!

而接下來要介紹的光場那就真的是黑科技了,其他什么無人機手環VR頭顯那相比它都是黑木耳。光場這種學術概念早在1939年就已提出,用于描述空間中任意點在任意時間的光線強度、方向、波長,這段話是百度百科的啊,我都有點暈了,總之記住句話,光場會讓你真的無法區分看到的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完全感覺是現實發生的。

Magic Leap是騙子公司?

現在用光場這家技術最火,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家AR公司,叫做Magic leap,2015年10月,從這家公司流傳出了很多視頻,什么鯨魚在籃球場上一躍而起、外星人突襲辦公室打真人CS……短短幾天這幾個視頻就刷爆了朋友圈,其實業內人都清楚,這絕對是概念片,是duangduang的特技,視頻是特技合成的,現有技術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不過你別小看Magic leap 它現在已經獲得了C輪融資,包括阿里巴巴,谷歌等巨頭都是投資方,現在市場價值是54億美金,毅然已經成為AR界的明星。但問題是,還截至到現在幾年過去了,燒了十幾億美金,到現在為止這家公司還沒有公布任何產品,甚至有人懷疑這家公司是不是史上最牛逼的忽悠公司。

為什么有爭議,科技大佬還是要投。我相信Google和阿里跟進的項目,完全是忽悠公司倒也不可能,應該還是有一兩把刷子的?那如果真的有可能,又是怎么實現呢?我們知道啊,一般設備的畫面逼真程度都是依賴屏幕的分辨率來的,但Magic Leap就是利用剛剛我所說的黑科技的光場來還原圖像的,這與人眼的工作方式相同,咱們簡單說一下原理,當一個人在我們面前時候,他皮膚上每一個細胞向四面八方發出的光,這就疊加起來形成了一個光場。理論上,咱們只要有這么一個設備,它不僅能完整記錄下這個人的光場,又能像投影儀一樣,把光場信息還原成原始光線發射出來,那么當你的視網膜接收到這些光線時,就會認為“看見”了一個真實的人在面前。Magic Leap就是用渾然天成的圖像制作方式,將技術與人眼日常工作的方式一樣,不論你閉上一只眼,或者在強光弱光下,都不會影響體驗,而且看到的不是電腦合成的怪物,是以3D模型的絕對真實的形象展現在你的眼前。這種效果是非常真實酷炫的,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這才是真正的AR,才是真正所謂的增強現實。我怎么感覺Magic leap是給我廣告費了是吧。Ok,那Magic Leap什么時候能把真正的AR產品做出來給到大家呢?說真的,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在網上搜了一下他們的團隊和投資方,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

創始人是一個叫Rony的光纖機器人科學家,其他的人員都是硅谷計算機視覺界的頂級大牛,那些一堆英文名我也不認識。當然除了團隊牛逼,那就是Google這家頂級科技公司直接天使輪就投了5.8億美元,意思就是你們在全封閉狀態下安安心心做底層技術,別擔心發不起工資;google還帶來高通作為戰略投資者,協助自主研發光子光場芯片,你看別人芯片都開始自己研發了,而且4月底亮出光芯的原型;還讓二號人物、核心產品負責人加盟董事會,參與管理;總之Google對Magic Leap可謂是傾注全力。

谷歌為何執愛magic leap?

給錢、給人、給技術、給市場,Google憑什么無緣無故把一個初創公司當親兒子?做砸了Glass一代,還要投Magic Leap,Google為什么偏偏對AR如此執著?如果你覺得它跟寧愿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在單車上笑的某娘一樣,只是為了錢?那就太小看Google的智商了,從Google最早的搜索引擎到安卓開源算法,從搞定世界圍棋高手李世石的埃爾法狗再到Google的登月計劃…這一切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人工智能AI,并將機器人超越人腦的技術奇點變成現實。人工智能只需要硬件組成的手腳和身體,就能改變世界或取代人類了,統治人類才是Google最終目的,科幻電影中,公司統治人類的現實真的要實現。你說什么?百度,哦對,百度也是搜索引擎,他還成功解決了我們每天上班族中午吃外賣的問題,這也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黑科技。

不過話說話來,我們要實現VR的全面成熟還需3年以上的時間,那么相比VR更多技術難題的AR顯然有待我們繼續做更多的努力。因為AR除了VR本身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之外,還有AR特有的顯示器和鏡片問題。現在大部分的AR眼鏡鏡片都是基于分光鏡的,比如Google Glass,HoloLens,Meta 2。簡單的分光鏡就是45度角,把顯示器產生的光從眼鏡框反射進人眼,也同時讓現實世界的光透進來。這樣做雖然簡單便宜,但是鏡片太厚太重,不適合長期佩戴。之前有個以色列公司Lumus做出了一個光導技術讓鏡片變得很薄,可惜工藝復雜成本太高。要做到薄,而且視場角在120度以上,單單這兩點,鏡片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AR要成為主導我們生活中的主流產品要多久時間呢?相比VR來說,我對此持比較悲觀的態度。我估計可能要個8-10年,也許更長的時間的發展。因為成就AR產業鏈的成熟不是靠量變能解決的,這必須是質變所決定的。不過毫無疑問,這是人類計算機發展的必然方向。

好了,下一期節目我們聊點接地氣的,我走訪了6家新能源企業,跟十幾位行業的佬大促膝長談,翻閱了上百頁的詳細資料,給你講講龍門陣眼里的,真實充電樁市場現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