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陣:深圳電子一路走來,山寨or創新

我們從中挑出一些重大的事件來講,從小平同志南巡到2008年為止,包括深圳從山寨(貿工技)進化到創新(技工貿)的歷史足跡,深圳通訊產業,計算機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的全面開花。(根據視頻內容整理/文)

深圳電子百家爭鳴,各謀其道

南巡之后,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最重要變化就是,產業從之前的主要來料加工加速往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像華為,中興,創維,科健等高新科技企業迅速崛起,科健當年還被評為深圳第一家高新科技技術企業。而相比之下傳統電子產品就漸漸的開始退出深圳的歷史舞臺,開始往東莞、惠州、順德轉移。同年呢,也就是92年,深圳第一家電子企業康佳集團成功登陸A股市場,也成為全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電子科技公司。另外達聲電子和華發電子也是同年上市的電子科技公司。

而1993年,時任國家總理的朱镕基,當時主政的最重要命題,就是搞活國營企業,搞國有企業改革。原因很簡單嘛,只要是有民營企業參與競爭的行業,國營企業肯定就被徹底完敗。不過國企改革的確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命題,總是不見實際成效。怎么讓國有資產在不流失的情況下,又能適應新型市場的競爭呢?。中興通訊搞了一次創新,通過重大股份重組經營機制改革,實現“國有控股,授權經營”,這是全國首創“國有民營”機制。這一機制后來被稱為“中興模式”,中興模式的崛起給深圳國企改革指明了一條新的出路。新的模式也造就了中興通訊后期成為國際市場的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巨頭。

當然,要推動深圳電子工業的高速成長,靠遲鈍僵硬的國企肯定不行,而民營企業呢?雖然活力四射,百家爭鳴,但是在當時,民企在經濟格局上,還是沒有太大地位的,融資管道很窄,銀行基本不授信給民企,很多細分市場又被嚴重壟斷,那個時候還沒什么天使風投之類的,所以民企的融資完全就靠民間。我記得我父親跟我說過,他當時來深圳最早去面試的公司就是華為,任正非當時為了研發產品,在民間融資的成本高達三分息每月,那么很顯然,民企當時還很難成規模化。

所以引進國際跨國大企業成為了一條最快捷的路。而93年,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大量跨國電子科技企業對華大規模進行投資,這也算得上是外資進入中國的一個元年。深圳市政府為了吸引外資,開始搞開發區概念,包括高新技術園區,福田保稅區,沙頭角保稅區,坂田工業區,石巖鎮等等,大力出臺優惠政策來吸引外資,這個時候的外資也從以前的重點港資日資,轉為臺資和歐美資。IBM,康柏,偉創力,朗訊,惠普,斯比泰,富士康等等。同年科健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個高科技上市公司,當然科健現在已經逐漸被大家淡忘,但曾經鼎盛的科健確實不可一世,如果喜歡足球的朋友就清楚他在02年贊助了英超球隊埃弗頓,那個護球像極了亨利的李鐵就是靠科健征戰英超的。當然科健后面倒下去的原因我認為呢也恰恰就是和三星做合資企業的一個惡果。

隨著外資的大量進入,本土企業在核心技術落后的情況,將價格戰變成了常規武器。最經典的就是96年的彩電價格大戰,深圳康佳,TCL王牌,創維三家國產彩電主流品牌在不斷大的整合和瘋狂的價格戰下,國產彩電市場份額在短短一兩年間占領了70%以上的中國市場,國際品牌逐漸退出中國市場。國產彩電在這一戰役上贏得了一時間勝利。

97年對我們深圳人乃至全國人民來說,真可算是一個意義非凡之年。2月19日,鄧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的悲慟。而7月1日的香港回歸,原本是一個舉國歡騰的日子,卻也因此染上了一重莫名的遺憾。當然了,不得不說香港的回歸對深圳的電子業的未來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而同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可謂是凄凄慘慘戚戚,其負面的影響也對深圳電子業的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

98金融危機加速產業升級

香港回歸和亞洲金融危機后,更快的加速了深圳電子行業的產業升級,深圳的電子產業全面向通訊產業,計算機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高端消費類電子深化。資本,技術,外資,人才加速進入深圳電子市場。

第一,通訊產業開始在深圳蓬勃發展。首先是手機市場開始爆發,桑達,科健,國威,康佳,中興通訊等等巨頭都開始涉及手機市場。其次是基站和程控交換機,隨著手機的普及,電信網絡面臨巨大商機,在通訊行業有“巨大中華”四家公司,即巨龍,大唐,中興和華為,其中有兩家公司都在深圳。

第二,在深圳說了很久的集成電路產業終于塵埃落定,賽意法成立,深愛半導體引進4寸晶圓廠,還有很多合資民營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春筍般崛起。不過大規模的前端晶圓制造和封測在深圳很難有大的發展,這跟政府的行政干預有關,當然,深圳在集成電路分銷環節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本上所有的國際一二線品牌原廠都將亞太總部或者第二大辦事處設立在深圳,頂級代理商大聯大,安富利,艾睿亞太總部在深圳。

第三,計算機行業在深圳落地深根,長城計算機,宏碁電腦,聯想,新藍科技,新天下等等,總之涉及計算機整機和上下游的電子制造企業在97年后,突然多達兩三百家。

第四,就是高端消費類,我們上期講過,深圳的電子業最初是三來一補,什么收錄機,收音機,音響,彩電等。而97年以后,所有消費類企業開始產品加速進入高端消費品,就拿音響來說,奮達實業就開始做發燒友音響,家庭影院。電視機開始進入現代電視時代。之前的收音機,慢慢演變為以先科科技為首的激光光盤CD,VCD,DVD。而還有在幾年后迅速爆發的數碼市場,數碼相機,MP3,U盤等等,其中以1999年成立的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為深圳數碼的急先鋒。這里要提一下哦,朗科是第一個獲得機構風投A輪的深圳高科技企業,我們之前有提到,民營企業因為融資困難原因,很難形成規模化。而1999年的高交會以后,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就是后面的“深創投”,加之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開始逐漸吸引了海外的天使和風險投資,所以說高交會以后,創投在深圳開始慢慢興起風潮,這為深圳的民營企業快速成長注入了強心劑。

到了2000年前后,深圳的電子工業產值成為深圳第一個工業產值超千億的行業。此時電子業在深圳屹然成為最為核心最為支柱的命脈產業。但同時,很多電子產品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庫存激增的現象,感覺已經到了天花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剛剛還說到的一度風光的彩電行業又陷入全面虧損,可謂盛極必衰。深圳的康佳虧損8個多億,創始人陳偉榮宣布辭職,然后TCL和創維的電視甚至變成了論斤按白菜來稱斤賣。核心原因是因為整機成本80%的核心器件都要從日本韓國臺灣進口,靠持續降價又沒有核心技術哪里會有出路。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來,深圳電子制造企業大部分在走貿工技路線,缺乏對核心技術的重視和研發投入是深圳電子制造業非常大的一個致命缺陷。

電子產業面臨WTO挑戰

好在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了WTO,這對深圳電子信息企業開發自己核心技術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不過因為當年受到IT產業收縮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電子信息類產品的產量出現了下降。其中最為有影響力的事件就是華為受到全球電信產業的重大下滑影響,庫存激增,現金流匱乏,內憂外患,可謂到了華為最危機的時刻。任正非60個億人民幣現金出售掉了自己的華為電氣,買方是美資企業艾默生集團,后成立新公司艾默生網絡能源。不過話說回來,艾默生網絡能源成立以后,原來的老華為人很多就出來自己創業了,為深圳創辦了很多優秀的電子工業民營企業,比如匯川,英威騰,南海華騰等等。所以艾默生也被稱之為電子工業的黃埔軍校。

2002年,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受到WTO的正面影響,深圳電子工業產業當年就突破了2000億大關,占到全市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這一年“中國制造”風靡全球,其中“深圳制造”在電子產品出口當中占比非常大,長城電腦,888牌泰豐電話機,三諾的揚聲器,彩電行業也全面回升,手機銷量激增。

到了2003年,SARS病毒像“幽靈”般的侵入中國,打破了所有企業的正常商業活動。不過深圳當年的電子信息產業卻沒受到什么影響,在第三季度以后強勁反彈。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進程愈演愈烈,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各種針對中國反傾銷案開始不斷的發酵,其中最為著名的事件就是思科公司對華為提出訴訟,指控華為非法復制思科的軟件,首先先不論民族情緒,我們中國科技企業在高速發展中,多多少少當時肯定是有抄襲歐美日成熟產品的嫌疑,加之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更會被抓住把柄,不過華為隨后與3Com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華為3com,聯手對戰思科。

2004年,深圳政府又確立了一個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就是汽車電子產業。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全面爆發,深圳迅速崛起了相當有實力的一大批汽車電子企業,像航盛電子,比亞迪,元征科技,路暢科技等等,另外深圳的大專院校深職院開設了汽車與交通學院,也為深圳汽車電子行業不斷輸送藍領人才。同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辦市場內設立中小板企業板塊,中小企業板塊的開通,為深圳的中小型電子信息企業在國內上市打開了新局面,又一批行業活躍的中小企業崛起。比如做工業激光的大族,做數字視訊的同洲,做電子連接器的得潤,做新能源的科陸,EMS廠實益達等等。

隨著WTO效應的發酵,民營企業的力量異軍突起,出口急劇上升,深圳電子產業作為深圳工業的龍頭地位更加不可動搖。廉價的電子產品讓“中國制造”在歐美國家大放異彩。相比民企的風采,國營電子企業卻顯競爭力極度匱乏,開始快速衰落,有些今天依然存在的國營電子企業都是靠早年在深圳拿到地,做一些物業出租而生存著。當年還有件事兒,就是創維集團董事長黃宏生因為涉嫌通過貪污手法進行詐騙和挪用公司資金5000多萬港幣在香港被抓,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這事當時震驚了全中國。

深圳蛻變為創新型城市

不過我們實話實說,深圳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確實迸發出非常多的優秀電子企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這些成績其實相比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是非常大。而且因為制度上的缺陷,導致了在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上依然缺乏競爭力。從政治層面來講,由于在價值觀問題的偏差,深圳電子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上走的也異常乏力。針對這種形式,05年政府提出了企業自主創新的號召,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將深圳建設為國家創新型的新型城市,并且國有資產加快速度退出電子工業行業。所以“創新”這個詞至此開始成為了深圳的魂!華為,中興,康佳,華強,創維,航盛6家企業成為了國家級創新技術企業中心。好易通,海能達,國人通信等32個電子企業成為了市級企業創新技術中心。當然有些人說某些企業根本沒有什么真正的創新,都是在圈政府的錢和地。我們先不論誰家在圈錢誰家在創新,不論如何,深圳的企業,在創新這件事上,確實在整個中國是絕對的一馬當先。特別是作為充分競爭無門檻限制的電子行業,更是創新的火源。近幾年來,號稱國際大咖做無人機的大疆,從事生命科學的華大基因,被一堆頂級VC機構投資的柔宇科技,被稱之為深圳最神秘的高科技技術企業光啟科學,想用激光投影征服視覺的光峰光電,等等,這些一系列所謂黑科技企業涌現,顛覆了傳統電子制造業對企業價值的認知,將深圳電子科技創新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哎呀,你看啊,這一講就是30年過去了,從當年只有一個縣辦小工廠到今天的各種世界級頂級科技公司坐落深圳。這種奇跡應該連政府都沒想象到,所以說市場的力量,我們廣大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偉大和神奇。不過呢,隨著深圳的經濟高速發展,深圳這座城市也開始面臨中年危機,更年期的問題。房價,金融,物價飆升,投機之風盛行,大量傳統實體電子企業外移,遷出深圳。雖然深圳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排頭兵,但是我所看的情況是,所謂的創客基地比創客還多,幫企業跑政府補助的機構,比創新企業還多。如果這種“賺快錢”、“輕實業”的風氣無法遏制,創新創業熱情一定會減退,擠壓制造業升級,推升區域金融風險。如果深圳沒有了創新,就沒有了魂,長此以往下去會走向香港的老路。(完)

號外:下一期,我要開始帶你聊聊,最近炒的火熱的虛擬現實產業到底是什么樣的,你會驚訝的發現,你所認知的虛擬現實產業,很多觀點都是錯誤的!下一期龍門陣,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