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坐穩冠軍寶座,展現了不可小覷的實力。在2014年之前,香港曾連續12年占據著這個榜單的冠軍位置。還是同一個榜單,去年深圳排名首次超越香港成為2014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一名時各方嘩然的反應。
當時,力挺派認為深圳反超香港憑的是實力,值得認可。而謹慎派則表達了疑惑:深圳的競爭力真的已經強到超過一河之隔的香港嗎?甚至有人懷疑,這份排行榜不夠客觀。而今年的榜單出爐后,留意到,對深圳排名的爭議似乎沒有去年來得那么猛烈了。
成就感:深圳何以蟬聯榜單冠軍?
根據社科院報告,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是一個城市整合自身經濟資源、社會資源、環境資源與文化資源參與區域資源分配競爭及國際資源分配競爭的能力。這些指標對衡量一個城市的實力和未來發展空間是比較全面的參考。過去這一年,深圳如何穩住了冠軍位置?有哪些優勢值得繼續發揚?
(一)留住人才
在2015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人口流向的研究成為關鍵詞。人口流向導致城市發展的分化。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介紹,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成為中國城市競爭力差異的一個主要風向標。
據2014年中國社科院數據,深圳市外來人口流入量全國排第三,總流入量為755.59萬。還有非官方消息稱,2015年深圳實際管理人口已高達2100萬。為什么這么多人往深圳跑?這與政府的政策不無關系。
深圳市政府近年來推出諸多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而且力度越來越大。自2011年始,深圳推出“孔雀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給予創業和住房等補貼。據深圳市人社局統計,2015年深圳共向近4萬名新引進人才發放1.33億元租房補貼。最新的公開數據也顯示,深圳引進海歸人才增幅連續3年超40%,2015年增幅超60%。其中,辦理入戶深圳手續的留學人員大幅增加,突破5000人。為吸引更多優秀畢業生,深圳市政府還針對畢業生推出了租房補貼政策。
此外,各類人才獎項的獎金補貼也層出不窮。例如,深圳為高層次專業人才設立的最高獎項“鵬城杰出人才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入選者可獲50萬元獎勵。
每次去深圳都有強烈的感受: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城市。深圳經濟發展的活力吸引大量年輕人才,而人才的駐留又創造了自由的創業氛圍,反過來為深圳注入活力。
(二)創新導向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深圳的創新能力無疑是勇立潮頭的。空口無憑,先上一組數據——
2015年,深圳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6957件,同比增長40.84%,平均一天就有46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達4.05%,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這樣的專利成績單,足見深圳的創新能力。
成績單背后,是高科技公司的強有力支撐。2015年,華為以3898件已公布PCT申請連續第二年居世界首位,中興通訊則以2155件PCT申請位列第三。而兩家公司2015年分別創造了3900億元與1008億元的營收,這其中又有不少資金投入到新一輪技術研發中。此外,騰訊、光啟科學、華大基因等行業巨頭總部都在深圳,深圳的新申請專利一大部分來自這些具有極強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
企業的給力數據則成長于深圳培育的創新土壤。深圳制定了全國首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和促進科技創新的地方性法規,先后出臺自主創新“33條”、創新驅動發展“1+10”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深圳繼續加碼,出臺《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政策保障和戰略引領。
(三)結構轉型
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得益于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
還是以數據說話——
深圳市的第二和第三產業各自占據GDP的半壁江山,而且第三產業比重于2005年之后逐年上漲。最新的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二三產業結構調整為41.2:58.8,服務業占比提高了1.4個百分點。服務業快速增長,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增長。
戰略引擎新興產業高速發展對深圳的經濟發展也起到關鍵作用。據深圳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
先進制造業也取得優異成績,成為第二產業增長的引擎。2015年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5165.5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6.1%,比2014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突破六成。
從人才引進政策、把握創新導向到經濟結構轉型,深圳成為國內甚至國際矚目的城市不是沒有原因的。
危機感:深圳如何維持競爭力?
不過,同樣是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不同機構作出的研究結論也有些差異。2015年底,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香港發布的2015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在綜合競爭力方面,上海繼續保持第一,深圳則超越北京躍居第三,依然排在香港后面。當然,榜單的發布機構還是為香港敲響警鐘:香港如果不努力創新,進行戰略性調整,其綜合競爭力將會被深圳超越。
話雖如此,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寬一點,就會發現香港的競爭力地位并不會輕易被撼動。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中國香港、瑞士、美國位列前三,中國內地排名第25位。而這個年報也被認為是最權威的各地區競爭力排名之一。
并不想對榜單的權威性、客觀性做更多的對比,重點在于研究者對香港的那一句警言同樣適用于深圳。而深圳并不缺乏這種危機感。從發展的軌跡來看,深圳與香港確有相似之處。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拉奇恩·薩利曾在《塑造未來城市的六大趨勢》一文中提到,資源可持續性、技術變革、工業集群和全球價值鏈、治理體系等將成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議題。對標這些要素,如果不努力創新,適時進行戰略性調整,深圳的綜合競爭力有朝一日也會被其他城市超越。
因此,深圳在保持發展勢頭的同時,也需不忘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