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有個名叫Anthony Cataldo的年輕記者沖進我們EE Times在美國San Mateo的辦公室,興奮地分享他跑到的新聞,講的是一種人們稱之為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s processor)的新種類手機芯片。
Cataldo在當時的EE Times印刷版周刊寫道:“最積極推廣應用處理器的英特爾(Intel), 在上周于日本發表了StrongARM架構的XScale處理器,做為獨立應用處理器的原型;”他還指出,包括NEC、日立(Hitachi)、三菱 (Mitsubishi)、德州儀器(TI)與意法半導體(ST)也都準備參一腳。那是折疊式手機當道的時代,日本剛推出i-Mode服務,指向一個新的手機未來。
但到了2002年,英特爾在那個手機專用處理器新市場仍敬陪末座,于是該公司采取了新策略,在XScale芯片加入了大量的閃存;隨著時間推移,該公司取得了幾家手機廠商的設計案,包括Motorola、Research in Motion與Palm,但是在市場上仍然大幅落后對手。
最后,英特爾將XScale處理器在2006年組織重整時出售給Marvell,好專注于發展正興盛、能賣更多昂貴且高利潤芯片的筆記本電腦市場;不可否認 的,應用處理器是一個系統單芯片(SoC)市場,英特爾并沒有在那段時間準備好所需技術,該公司擅長大型、快速PC處理器的實體與電路設計。
2007年底,英特爾任命麾下的頂尖工程師之一Gadi Singer來領導開發x86架構SoC與所需設計工具的一個團隊;幾個月之后,蘋果(Apple)推出了采用ARM架構處理器的iPhone,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誕生,英特爾因為采用了錯誤的架構而不得不奮力追趕。
雖然花了幾年的時間,英特爾以即插即用的移動SoC設計風格趕上了產業界的腳步,但該公司仍堅持采用x86架構處理器核心,并非大多數手機采用的ARM處理器核心;盡管多次嘗試,英特爾從未取得大型設計案而在智能手機市場脫穎而出。
在英特爾開始發表競爭性的x86應用處理器時,蘋果與三星(Samsung)在智能手機市場風頭正盛,并已經自己開發自己的ARM架構SoC,因為芯片占據智能手機物料清單很大一部分,也是手機基礎技術中最復雜、最具策略性的組件。
英特爾的最后一搏是與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瑞芯微(RockChip)、展訊(Spreadtrum)合作開發的x86應用處理器,他們期望能贏得正不斷崛起的 中國本土手機廠商青睞,也許是下一個小米。英特爾與瑞芯微設計的SoFIA芯片已經獲得華碩(Asus)采用,后者是英特爾在PC市場的老客戶;但他們并沒有中國新興手機廠商客戶。
在平板電腦領域,英特爾的運氣甚至更差;分析師表示該公司是賠錢去買市占率。去年底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挖角高通(Qualcomm)高層Venkata "Murthy"Renduchintala來整頓一蹋胡涂的移動芯片業務,但就在幾天前的最新訊息顯示,這位移動芯片部門的高層將會親手結束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SoC業務。
Murthy的任務范圍很廣,涵蓋從現有的PC到任何與物聯網(IoT)相關的設備;Krzanich已經給了英特爾一艘能航向物聯網海洋的小船,即Quark處理器與開發板,但那只是物聯網浩瀚芯片森林中的一小顆微控制器。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了英特爾裁員、裁產品線,下一個問題則是:新的成長動力為何?在英特爾「漏接」智能手機商機之后,接下來的榮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