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蘋果HomeKit 物聯網平臺 工業物聯網 電子實驗模塊
“我知道很多人被這樣的要求‘驚到’,而且不得不為該芯片重新設計電路板繞線;”工程服務供貨商PTR Group首席科學家Michael Anderson在他的演說中表示:“有不少制造商都對此不滿,因為需要添加該款蘋果要求的芯片,讓他們的產品變貴了。”
“目前還不清楚該芯片的實際作用,但我預期它與云端存取相關,也可能是地理位置信息的觸發器;”Anderson表示,總而言之:“自從HomeKit與iOS 8一起首度亮相,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因為蘋果對其保密。”針對上述芯片,蘋果方面未正式評價。
根據Anderson的介紹,HomeKit是目前產業界七大消費性物聯網平臺之一:“市場上不缺物聯網平臺,相關方案有十幾種──大部分是以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運作,通常支持802.15.4,并有類似的信息傳送系統,例如MQTT與RESTful API;而且那些平臺大多鎖定開放源代碼。”
不過,Anderson提醒工程師們要小心部分平臺對“開放”之不同定義而可能有的黑暗面。
舉例來說,英特爾(Intel)主導的開放互連聯盟(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OIC),要求鉆石級會員支付35萬美元年費,金級會員則是一年得繳至少1,000美元費用才能取得規格。
“那是你得購買才能取得信息的價格,就算該平臺是由Linux基金會贊助──所以如果你問我,我會覺得這整個需要購買的情況有些令人匪夷所思。”Anderson并表示,由Google旗下Nest所主導的Thread Group,在收發層采用802.15.4標準,但在更高層的部分:“開放性較少,他們可能需要產業界施壓促使其開放。”
Thread Group的成員也得繳交2,500美元年費才能取得規格;Anderson表示:“那只能說是像開放源代碼,但只在某種程度上;而且我們將會陸續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東西…封閉源代碼(closed source)短時間內會是主流方案。”也就是說,大多數相互競爭的消費性物聯網軟件平臺,是各自支持多種操作系統與通訊協議。例如英特爾采用OIC規格的IoTivity,支持CoAP、MQTT、 RESTful API,以及Linux、Tizen與Arduino;由Linux基金會主導的AllSeen,支持多種操作系統與API,以及在信息發現支持D-Bus。各家廠商都是多頭下注,支持多種選項;Anderson指出:“微軟(Microsoft)的Windows支持AllSeen,打造AllSeen技術的幕后推手高通(Qualcomm)也加入了Thread。”
工業物聯網更靠譜,商機明顯更廣大
其實,工業物聯網領域則擁有比消費性物聯網更廣大的商機。
Anderson表示,工業物聯網:“吸引許多大廠的注意,因為像是一些大型建筑物,例如法蘭克福機場航廈(Frankfurt air terminal),就需要8萬個傳感器…這是一筆大生意。”
Anderson表示,如ThingWorx是主要的工業物聯網平臺之一,涵蓋了網關到云端的規格,但在客戶端需32 Mbytes內存,意謂其在終端節點不會看到顯著使用需求;此外該規格缺乏:“明確的端對端安全性,但它支持所有主要API,并擁有廣泛的生態系統,涵蓋芯片、系統到軟件。”
Xively則提供類似的架構,也涵蓋網關與云端服務;還有Digi旗下的Etherios,鎖定車隊管理、醫療設備與制造業等產業。此外還有從募資網站Kickstarter發跡的ThingSquare;但Anderson指出:“他們還在嘗試厘清,當規模成長之后要如何發展。”
其他工業物聯網平臺包括Kaa Project、ThingSpeak ,以及在Eclipse Foundation 之下的至少三種架構,包括Koneki與Mih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