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國存儲產業 武漢新芯 內存芯片制造 科學實驗模塊
DRAM屬于資本密集產業,光土地、廠房不含設備,就得耗資20~40億RMB,投產六萬片即超過200億RMB,若要達到較具經濟規模的10萬片產能,就得另外花上400~800億RMB才有辦法做到,僅剩三家(三星、美光、SK海力士)獨大的DRAM市場。
目前來看,大基金對啃下了存儲產業這塊硬骨頭的決心非常重,在資金、技術、人才、IP等方面完成初步布局。
1.與國際大廠談技術合作:武漢新芯2015年年初正式與Spansion合作,展開3D NAND的技術開發。英特爾強勢主導與DRAM廠的全力配合下,DDR4內存將在服務器領域率先切入。
2.收購美國半導體企業:武岳峰資本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ISSI已到最后階段,塵埃將落定。對國內取得IP專利提升DRAM領域技術競爭力非常重要。
3.挖角臺灣存儲產業人才:中芯國際營運長趙海軍為臺灣DRAM廠商茂德技術發展暨產品本部兼大中華事業部副總裁。同樣被視為目標的還有臺灣瑞晶團隊與華亞科、南亞科人才。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也在合肥現身力求東山再起。
4.整合國內產業和人才優勢:北京已是中國IC重要應用市場,還有北京、清華大學以及中科院微電子中心等知識人才優勢;而上海則有已逐步建立起IC產業鏈的中芯國際;聯發科、Marvell、君正科技等在內的廠商,簽署了14項與25項落戶合肥的合作案;武漢新芯籌建第二座晶圓廠,武漢成為中國內存芯片基地。
TrendForce旗下記憶體儲存事業處DRAMeXchange指出,除了大基金外,中芯國際、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湖北基金、華芯投資等都會投資,遠期計劃要募集到240億美元的規模,長期產能目標達每月30萬片,正式展開中國DRAM產業發展的計劃。
從目前工廠規模來看,武漢新芯一廠投片已接近滿載水位,現有工廠初期產品以NOR為主。倘若再加上DRAM產能,勢必將再興建另一座12寸晶圓廠來滿足未來產能的需求。DRAMeXchange預估,未來武漢新芯將匯集DRAM、3D NAND與NOR技術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領頭羊,且將至少擁有二座12寸晶圓廠的中國內存芯片基地。
DRAM產業走過了景氣谷底,加上需求的持續保障,DRAM廠重新開始考慮建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啟動擴建新廠,各家產能競賽再起,并穩步升級工藝。今年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扶持自有DRAM產業,各項政策與收購動作浮上臺面,攪局這一競爭格局相當穩定的市場。
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但對整個DRAM 產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國內基金資金充足、內需市場龐大、人才梯隊日益完善,資源裝備優良大舉進軍DRAM市場,攻城拔寨的速度將在未來幾年內改變整個存儲產業的格局。
業內人士預計,從DRAM廠新建到試產需兩年以上的時間,估計中國將先切入技術較容易的 PC DRAM,至于近年成長快速的 移動DRAM 產能要追趕主流大廠,預估還要5~1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