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iPhone6 Sony攝像頭 電子設計模塊
新一季營收靠元件業務有所抬升
從近日Sony公布的新一季財報,年成長率高達158.7%,究其原因,除了受惠于日元走貶,以及 PS4 需求持續強勁外,Sony 的元件業務從去年營損 124 億日元,到今年營業利益大賺 931 億日元,更是翻身的關鍵之一。
Sony 各年度財報
成也手機敗也手機,Sony 能在元件業務能有這么高的獲利,靠的同樣是智能手機。
對手賣手機,Sony 荷包也能賺滿滿
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手機廠商間比價格也比規格,消費者著重的照相功能遂成了手機制造商競逐焦點之一。原先發展相機感光元件的 Sony,在面臨數碼相機市場萎縮之下,積極拓展手機用高端影像傳感器,卻也因此找到一片天地。
據華爾街日報先前所披露的資訊,當 Apple、三星每生產一只 iPhone 6 或 Galaxy S6,Sony 就能有20美元的進帳,靠的就是旗下元件業務的CMOS堆疊式感光元件。
Sony原本是CCD影像傳感器的領導者,直到 2009 年推出 BSI(Back-side illuminated)CMOS 感光元件,透過“堆疊”的方式,使體積更加輕薄外,畫質與影像純凈度也有所提升,開始在CMOS傳感器市場嶄露頭角。
2009 年 Sony 在 CMOS 出貨量市占僅 4%,到了 2014 年,根據研調機構 Yole Developpement 最新數據,Sony 的市占攀升至 27% 一舉拿下市占第一,而原本的龍頭豪威(OmniVision),重重跌至第三,并在近期被中國所收購。
策略的轉移成就現在的獲利
五年之間 Sony 市占有這么大的落差,除了技術層面的發展,策略的改變也成了關鍵。
從前任 CEO 霍華德·斯金格爵士(Sir Howard Stringer)所謂的“Sony 聯合國”策略,到后來接任的平井一夫初期喊出的“One Sony”,以移動(mobile)為中心,講的都是整合,要讓各業務體打破藩籬以發揮綜效,透過技術創新做到產品差異化,拉開與對手產品的差別。元件業務原先對 Sony 而言,是自家產品最大的技術后盾,而不是一項獨立的生意。
也因為這樣的思維,前 CEO 霍華德·斯金格爵士早期抗拒提供零部件給 Apple,他曾經諷刺道:“這件事常讓我很困惑,為何我要為蘋果公司做最棒的相機?”
后來,Sony 還是為 iPhone 5 提供了CMOS元件,Sony 這幾年也持續在CMOS傳感器上進行投資,在面臨移動業務巨額虧損,相對于移動業務的裁員縮編,Sony 近年來在金雞母元件業務投注了不少心力,2015 年 2 月 Sony 才宣布投入 1,050 億日元提升 CMOS 傳感器產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Sony 宣布再加碼投資 450 億日元,在戰略上明顯有所改變。
供不應求,未來市場仍相當可期
Sony 的 CMOS 傳感器在手機廠商間更是炙手可熱、供不應求,近期市場傳出 Apple 已向 Sony 下大批訂單,為新機“iPhone 6c”備貨,加以中國手機競爭激烈,不僅小米、華為、中興、酷派等中國大廠爭相下訂,甚至其他小廠也搶著下單,造成 Sony 大缺貨。
而這樣的狀況是假性需求(Artifical Demand)的可能性不大,據研調機構 Yole Developpement 預估,受益于智能手機與以及未來汽車 ADAS 等應用的發展,CMOS 市場將以每年 10.6% 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成長,到了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0 億美元。
Sony對CMOS傳感器未來的發展也深具信心,預估到了2017年整個元件部門營收將達到1.3兆~1.5兆日元,其中63%將來自影像傳感器,其中最大的需求還是在智能手機。
Sony在智能手機市場失去的,也慢慢地從智能手機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