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華為光伏業務 光伏逆變器 互聯網能源 電子設計模塊
就在今年4月下旬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當筆者在閑暇時間以非正式采訪形式,主動向多位華為高層管理者問及華為在光伏領域的步伐和戰略時,他們大多表示“不了解”,甚至對華為涉足光伏表示驚訝。
“這只是華為的一個很小、很小的業務,我們只是在賣(光伏)逆變器,一個小小的盒子。”一位華為高層管理者說。由于場合非正式,華為建議該引用不作為官方表態,且不具名。
不過,從SNEC展會上來看,華為在光伏的涉足可能不僅僅在一個逆變器盒子上。展會現場,華為“Future is Here”(未來在此)的展臺前,華為利用互聯網,現場鏡像內蒙古一個近300MW光伏電站智能維運中心,并實時演示了移動運維、遠程診斷、大數據分析、無人機熱成像巡檢、智能安防等功能。
可以說,在光伏電站運維和管理方面,華為已經初步構建了一套以逆變器產品為切入口,涵蓋電站數據采集、實時通訊、后臺監測和管理、大數據分析乃至預測的完整光伏電站管理解決方案。憑借這樣一套“互聯網+”的解決方案,華為榮獲SNEC十大亮點之首。
獲得業界認可的同時,華為光伏業務還從光伏電站持有者(業主)手中斬獲大額訂單。據林洋電子(601222)發布的公告稱,林洋新能源同意在光伏電站項目中采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組串式逆變器,2015-2017年,三年采購量不少于1.5GW。
華為還與協鑫集團旗下協鑫集成公司簽署了全方位合作協議,雙方擬在光伏智能電站發電系統 管理、尖端技術、信息平臺云服務共享、物聯網等領域展開合作,協同打造數字化、智能高效光伏電站。協鑫是光伏領域專注產業鏈兩頭——硅原料和電站經營的大 型民營企業,目前在光伏硅原料供應市場中占全球份額約30%;與此同時,他們還持有大量光伏電站資源。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全球光伏產業從狂熱走入低谷,目前整個產業重回上升通道。中國在這一輪變革中無疑成為了全球光伏制造中心,也被視為未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而從產業鏈來看,光伏的熱點也從當年的電池板制造向產業鏈條后端移動——光伏電站運營和新能源存量資產的盤活。
物聯網,尤其是新近提出的能源互聯網的興起,讓原本專注通訊領域的華為與光伏產生了交集。大約2年多前,華為開始“悄悄地”涉足光伏逆變器。在華為針對未來業務探索成立的“2012實驗室”項目中,就有專門針對能源創新的“瓦特實驗室”; 在德國紐倫堡和瑞典斯德哥爾摩都有針對逆變器架構、設計、算法研究的研發中心。
僅僅是一項靠賣逆變器賺錢的生意?
不過,在華為內部,光伏業務目前并不歸屬三大業務(運營商、企業、終端)中的任何一個,而是隸屬研發旗下的一個探索性領域。盡管華為在逆變器市場上已經頗有影響力,然而目前這個市場仍然還是一個處在“萌芽”狀態的小市場。
然而,從潛力來看,能源互聯網的未來潛力市場不會小于通信市場,未來分布式家庭能源網絡的發展大勢格外有著無限的誘惑力。此前,中國最早提出“能源互聯網”理念的代表人物之一——遠景能源創始人張雷曾預測,能源互聯網將是一個萬億美元的大市場。
光伏、風能等新能源可以被視為撬動“能源互聯網”時代的杠桿。僅以光伏為例,2015年 國家光伏發電建設方案規模達到17.8GW,大為超出市場預期;2016年,中國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擁有50GW的光伏裝機容量。這一新興市 場的崛起以及存量能源資產的智能管理、運營,其市場價值不容小覷。
可以預期,如果華為全力挺進“能源互聯網”,其成功的勝算將不可低估。正如上世紀80年 代闖入通信領域,同樣賣通信設備的年代,在那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華為做到了全球第一。而面對光伏和能源互聯網這樣新興的領域,留給華為這樣的公司可 以探索的機會可能更多、空間更大。
不過,從華為高層的態度來看,目前光伏只是“一項靠賣產品(逆變器)賺錢的生意”。“他們(光伏)不是華為的主航道,必須賺比其他業務更多的錢,才有可能在華為生存下去。”另一位華為高層在非正式場合向我透露。
然而,如果說“企業業務是華為的明天”,那么光伏作為企業業務的一個行業領域,進入“華 為主航道”也就順理成章。未來通信業務也可能作為企業業務的一個分支而存在。那么,光伏是否可能成為另一個潛力巨大的、并列的分支呢?或許有這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