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系統 供應鏈指南 電子模塊
1、需求管理:指的是了解企業各個產品線的現有需求、生產數量、交貨期、產品認證和優先次序。
需求管理的成功關鍵在于,掌握當前數據、協作能力和擁有廣泛的可預見性。通過優秀的軟件解決方案可以根據需要來提供無縫鏈接,及時獲得各種重要數據,例如船運記錄、訂單記錄、歷史預測及當前預測等等,從而幫助企業掌握上述數據。另外,動態整合與分解的數據、采用各種預測方法,以及創造一個更好的協作平臺的,也是大有幫助的。通過有效的需求管理,企業就能夠讓管理流程中的日常工作實現自動化,并且快速分析正在出現的市場機會,集中精力分析需求變化,加快市場響應速度,而不僅僅只是做到對需求的預估。
2、供應計劃:目標是使庫存、資源容量、生產線與需求相匹配,確定可以達到的目標,及不同的資產水平將如何影響預期的供應計劃。
這一匹配流程通常被稱為“粗略產能規劃(RCCP)”,或者“生產規劃”。根據不同級別、產業的內在屬性,以及用于匹配或平衡資產與需求的算法,制定供應計劃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樣,重要的是要確定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哪種方法是最適合的。但通常來說,有兩個主要的目標,即提升對響應度與同步性的洞察力。
3、仿真分析軟件:即利用仿真分析工具建立協同仿真環境,借以掌握內部運作,幫助確定供應鏈計劃(SCP)、或銷售與運營規劃(S&OP)流程中所涉及的數據之間的交換。
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制作需求表并執行匹配流程,這只是供應鏈規劃過程的一個開始,實際上就是分析源數據和模型結果,以確保企業不會過度投入,更重要的是,避免錯過任何商業機會。有時這也被稱為“修復”流程,關鍵的支持要素是基本業務分析與動態業務分析,或者是預先性分析等。
另外的兩個次要步驟是:
1、可供銷售量(ATP):指的是在實際訂單下達之后,向客戶做出的關于產品數量的具體承諾。其“復雜性”程度包括簡單查看可用庫存、復雜地權衡計劃庫存,以及修改相對重要的待執行任務。
2、庫存模型與策略:重點是要了解企業目前的業務運營規模需要達到怎樣的庫存水平,確定安全庫存,預防不可避免的供需變化風險。庫存策略的目的是管理風險,庫存模型的用途是幫助管理者發現和掌握風險。
那些剛開始使用軟件來支持更加智能化供應鏈計劃的企業,通常會從需求管理入手,然后是建立總體的供應鏈規劃應用體系或者是庫存模型。在這些都具備之后,一般還需要進行評估,以確定下一步要采取哪些最有利于企業的措施。實際情況證明,循序漸進地改進現有功能或者實現新功能,是最好的辦法。而一些已經采用這一方法的企業則應該從評估環節開始。但總體而言,需要切記的是做好“計劃”,而不僅僅只是執行,擁有一份周密計劃的好處在于:
1、可以為企業制定一套可行的預期計劃,避免錯失商業機會
2、確保所需“資產”能夠馬上到位
3、讓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同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