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指出,在亞太地區,IT領域五個主要部門的支出于2013年可望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包括PC、平板、手機和打印機的裝置部門,2013年支出預估為2,297億美元,較2012年提高12.3%。數據中心系統的支出明年上看286億美元,年增幅為9.5%;軟件支出將增長11.9%達339億美元;而IT服務支出預期將提升7.5%達915億美元;最后,電信服務支出預期將較2012年增長4.8%達到3,594億美元。
Gartner資深副總裁暨全球研究負責人Peter Sondergaard表示:“隨著全球IT市場將于2013年改善且恢復增長,亞太地區在全球IT市場的表現最為亮眼,促使該區企業提升競爭力。亞太地區的企業將能夠運用我們所稱之‘力量的連結(nexus of forces)’,亦即‘云端、移動設備、社群及信息的匯集’持續創新與競爭。新的商業模式將于此區應運而生。”
Gartner預估,到2014年,主要西方市場所聘雇的IT員工大多任職于總部在亞洲,且享有兩位數增長的企業。Sondergaard進一步指出:“與日俱增的亞洲成功企業表現出兩位數的增長幅度,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的企業,到2015年,預期這些企業將大幅擴增其營運布局,并投入大量資金至西方市場。因此,當西方企業陷入經濟危機之沖擊時,亞洲企業將大量聘請IT專業人士以因應企業增長。”
到2015年,全球將有440萬個IT相關工作因大數據的需求下應運而生。其中,96萬個工作機會將來自亞太地區。每一個在亞太地區的大數據相關工作將為IT之外的產業創造出三個工作機會,亞太地區因而將有400萬個職缺。然而,因為缺少處理大數據的技能,僅有三分之一的IT職缺能被補足。為了保持競爭力,各國政府與企業需把重點放在教育和技能發展上。
Sondergaard指出,IT產業已進入“力量的連結”,其中包括云端服務、社群協作、移動設備和信息的匯流和整合。他進一步表示:“在這加速改變的時代,目前采用的IT架構將會過時。因應運算的新世代,企業必須主導改革,選擇性地除去低沖擊系統,同時積極改變IT成本結構。”
云端
云端為其它三種力量的載體:移動設備為個人云,社群媒體需透過云端方能運作,而大數據則為云端的殺手級應用程序。云端為固定的設備,更是基礎。
Sondergaard指出:“云端不僅是為了減少成本,而最終結果亦不只是便宜的隨選服務。事實上,九成的服務仍是以訂閱為基礎,而非采用隨收隨付的方式。我們才剛體認云端的成本效益,但改采云端服務的企業也被現今欠缺的新功能所吸引。它帶來新的應用程序設計方法,尤其是在云端的應用上;再者,它將架構上的失敗視為一種設計理念,以提供更多的彈性。云端亦讓我們學習到服務方式和 服務水平,以及企業所期待的結果與IT單位過去處理方式間的差異。”
移動設備
到2016年,全球智能移動設備銷售量將逾16億支,三分之二的移動工作者將擁有智能手機,而這些移動工作者將占整體員工的四成。IT主管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因應客戶和員工的新通訊管道。
Sondergaard表示:“移動是指在當下對的時間進行之計算機運算。這是所有應用程序的切入點,提供個人化、情境化的體驗。這代表對客戶的營銷時間會變多、員工會生產效能更高,且處理流程也會顯著縮短。”
不出兩年,iPad將比黑莓機(BlackBerry)更為普遍使用于企業中。Sondergaard表示,許多企業一次便下訂數萬臺的iPad,主要考慮出自生產力的提升。兩年后,預估將有兩成業務單位會以平板作為銷售人員的主要移動平臺。因此,至2018年,將有七成的移動工作者會使用平板或具類平板特性的混合型裝置。
Gartner預測, 2016年,所有非PC裝置中將有一半的數量為員工自行購買(BYOD)。到2020年年底,所有企業一半的裝置,將由員工自行購買。
社群運算
在未來三年,雖然主導消費者的社群網絡增長空間有限,但社群運算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企業幾乎全會參與社群媒體的建置。Gartner預估未來三年內,將有10家企業會各投資10億美元以上的金額來發展社群媒體。
Sondergaard指出:“社群運算正由企業的外部業務轉為核心業務,也為管理的基本要素帶來改變:包括如何建立目的感,并激發人員行動。社群運算將促使企業由階級式結構且具明確目的之團隊轉型為跨組織的群體。”
大數據
藉由內部和外部資源所獲取的信息趨勢,當今的企業可獲得無窮的新機會來轉換決策模式、洞悉新商機、優化企業,以及促進產業創新。
大數據創造了一個與信息息息相關的新經濟領域,可將信息或數據轉為營收的經濟模式。這將加速全球經濟的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Sondergaard表示:“大數據旨在讓企業較其它所有人更具前瞻性,并且了解如何因應混合數據,即結合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以及如何點亮‘暗數據(dark data)’。所謂的‘暗數據’為被搜集而來具有價值卻尚未被使用的數據。未來企業的領先優勢將取決于其預測演算力的高下,而這也將成為企業信息長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