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電信設備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強烈敦促美國電信運營商從其它渠道購買設備。
該報告表示,“根據機密和公開的信息,不能相信華為和中興通訊不受外國政府的影響,因此對于美國和我們的系統構成威脅。”
該委員會2011年11月開始調查在美國開展業務的中國電信企業構成的反情報與安全威脅。據上述報告,華為和中興都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來消除該委員會的擔憂。
以前其它政府和機構也曾對華為與中興構成的潛在安全威脅表示擔憂。華為與中興分別是全球最大和第五大無線通信基礎設施設備供應商。這兩家公司都被懷疑與中國政府、軍方和中國共 產 黨有關聯。外界曾指責華為與中興設計的通信設備,允許中國政府私自訪問系統。這種指控引發了國家安全和企業間諜行為方面的擔憂。
Source:IHS iSuppli
報告建議美國“以懷疑眼光看待中國電信企業持續滲透美國電信市場”。報告進一步建議美國阻止與華為和中興有關的企業收購、接管或者合并。
華為與中興周一都發表聲明指責這份報告的結論。
這份報告對于華為的指責尤其嚴厲,稱調查發現的證據顯示,該公司有行賄、侵犯版權、非法移民和歧視等行為。情報委員會表示,將把這些指控提交給美國司法部進行評估,并可能發起相關調查。
滲透美國市場失敗
據市場調研公司IHS iSuppli,由于美國政府的相關調查和其它審查活動,美國電信運營商已經對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非常謹慎。IHS公司表示,盡管這兩家公司的全球銷售增長,但經過10年的努力均未能打入美國市場。
IHS公司寬帶與數字家庭首席分析師Lee Ratliff在聲明中表示:“美國政府阻止了美國企業與中國設備生產商之間的大量合同與收購交易,通常是以間接方式加以阻撓。”
Ratliff還指出,情報委員會的報告可能進一步妨礙華為和中興未來滲透美國市場的能力。
IHS公司的消費與通信總監Jagdish Rebello |
IHS公司的消費與通信總監Jagdish Rebello表示,美國議員們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向4G無線網絡的過渡上。這種轉變將導致復雜性急劇上升。
“由于這一點,許多運營商現在都與網絡OEM合作,后者不但提供設備,而且與運營商共同建立網絡,”Rebello表示,“這使得華為和中興等網絡設備生產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據IHS公司,華為成為2011年前九個月最大的無線通信基礎設備供應商,營業收入達89億美元,市場份額為29%。同期中興全球排名第五,營業收入為20億美元,市場份額為6%。
據IHS,華為被視為價格與技術方面的領先者。IHS公司表示,華為贏得了許多歐洲運營商的4G布署與網絡管理合同,也在發展中市場獲得了許多運營商的3G布署合同。
美國國防部在2008年給國會的一個報告中曾強調華為與中國政府之間的聯系。據IHS公司,由于擔心美國政府的否決,華為通過收購3COM和2Wire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夭折。
IHS公司表示,中興2010年報告稱,印度政府出于同樣的安全擔憂,開始阻止印度企業購買其設備。
而那些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則擔心受到中國政府的經濟報復。
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周二指責美方對華為和中興采取的邏輯是"有罪推定",并稱"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不明智政治之舉將有礙中美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人民日報社論稱。該報通常反映的是政府觀點。
冷戰思維
新華社的一篇英文社論抨擊這是美國的冷戰思維在作祟。目前正是中美關系的敏感時期,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而中國領導層即將換屆。
隨著奧巴馬總統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貿易行動,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不斷升溫。奧巴馬阻止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軍事基地附近建設風電廠,而且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的汽車及汽車零件補貼發起挑戰。
而他的競選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稱,如果當選總統,一上任他就會把中國定為匯率操作者。
奧巴馬最執著的對手米特.羅姆尼認為:“奧巴馬總統的政策已宣布失敗,我確信美國人已經在過去兩年來領略了華盛頓領導人帶給他們的足夠教訓。如果能選出一位有能力的領導者,美國人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Charter Equity Research的分析師Ed Snyder稱,國會的報告可能招致中方報復,對象是在中國銷售產品的美國通信企業,例如思科(Cisco System)、谷歌(Google)、高通(Qualcomm)和蘋果。但他表示,非科技領域的美國企業也可能受沖擊。
中國報復可能性不大
不過,北京一名獨立電信業顧問Sun Lin認為思科等美國高科技企業遭報復威脅不大。
"我們必須明白,在科技層面上,中國不是對手。中國客戶希望得到頂尖水準的產品。而在某些領域,他們只能從美國、歐洲或者日本那里才能得到這些產品。如果你把這個通道完全關閉,那么最終將是你自己的損失,"他說。思科和惠普在中國企業網絡設備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不論是產品還是服務,華為和中興在這些領域都處于落后。
Sun說,在政治回應及中國企業利益之間,中國可能尋求折衷。"我相信我們不會看到中國采取激烈的報復舉動,"Sun表示。但他亦不排除中方可能對美國的制藥或農業領域展開還擊。
香港 獨立經濟學家Enzio von Pfeil稱,中國比較可能會讓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日子更難過一點",而非采取提升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等直接行動。他并表示,"有可能會采取某種暗示性宣導(阻止中國人購買部分美國產品)。"
中國一家大型網絡設備經銷商的高層也表示,不太可能突然轉而使用中國企業產品。該公司在其客戶的企業網絡中主要使用的是思科產品。
"思科進入市場已很多年的時間,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我認為人們不會立即轉而使用別的產品,"該高層并稱,"美國大選結束后,事情可能就平靜下來了。"由于未獲授權向媒體發表講話,該高層要求匿名。
無需訴諸WTO
"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非貿易問題,"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專家屠新泉說。"兩國政府都面臨著國內壓力。美國愈發重視來自中國的競爭,并試圖采取更多措施來降低中國企業競爭力,尤其是許多大企業都與政府有關系。但這些限制會適得其反,"他表示。
印度電信行業一名高級官員說,雖然政府將密切關注相關形勢,但企業仍會購買中國產品,主要是出于價格的考慮。不包括手機在內,華為在印度的營收達到約12億美元。
"對運營商來說,購買中國產品最大的驅動力是價格和資金問題。在整個行業面臨流動性壓力的情況下,(不去購買中國設備)是一個很難的決定,"上述高官說。由于事情的敏感性,此高官要求匿名。